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293
郭恩绵教授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用药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周 微
第1页

    参见附件(193KB,2页)。

     指导:郭恩绵

    摘要: 郭恩绵教授从医40余年,勤于临床,治学严谨,对内科杂病尤其是肾脏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独到的见解。文中将郭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紫癜性肾炎的用药经验做以总结。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经验;郭恩绵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656-02

    郭恩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肾病专业主任委员,辽宁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肾脏疾病的诊治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确切。今有幸为郭老研究生,侍诊于侧,受其谆谆教导,获益匪浅,兹将郭师治疗肾脏疾病的用药经验简述于下,以飨读者。

    1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病晚期的严重综合症群。它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慢性过程。郭恩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追根溯源系由水气病日久不愈,逐渐发展而导致的以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病证。而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恰是虚劳证的病机特点, 因此说慢性肾衰源于水气病,并具有虚劳证病机特点,所以郭师将慢性肾衰其诊断命名为“虚劳水气病” 。病机上强调气血阴阳及脏腑虚损为本,湿浊毒邪为标。提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法原则。治疗上主要采用口服汤剂和保留灌肠两种方法。

    1.1口服汤剂以自拟肾衰饮方为基本方,方为黄芪30g,白术15g,太子参20g,砂仁15g,藿香15g,车前子20g,大黄10g,山茱萸20g,菟丝子15g等。黄芪、白术、太子参补气健脾;山茱萸、菟丝子补阳益阴;藿香、砂仁等芳香化浊;大黄解毒泄浊通腑;车前子利水。全方扶正祛浊,攻补兼施,配伍得当。该方在临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效果甚佳,深受患者好评。并随证加减:湿浊内阻关格不通者酌加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桂枝、苍术、防己等;水湿盛全身浮肿者加大腹皮、防己、桑皮、木香等;阴虚内热动血者酌加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湿浊内阻清阳不升者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等;皮肤瘙痒者酌加地肤子、白鲜皮等。

    1.2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自创以大黄为主的降氮煎剂,全方具有泄浊解毒、降氮的作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提出灌肠时要注意“三度”即深度(灌肠管插入肛门20~30cm)、温度(灌肠煎剂温度保持37~39℃)、速度(灌肠速度为20~30滴/m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