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4540
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4期
     摘要:中西医如何更好地结合?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是关键。从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及面临的问题回顾、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概念、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应从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医古文与外语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及提高循证能力培养。)重视中西医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诊治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科研能力,激发创新力、注重结合能力的培养并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681-03

    古往今来,人类医学(包括中医学、西医学)一直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作出了不容否定的功绩。传统中医有其灿烂的一面,然而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现代西医更有其辉煌的一面,往往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时至今日,人们细细想来,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其不足之处,仍有许多人还在疾病的阴影下倍受折磨。中西医结合可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具有着独特优势,最常用的中药治疗融合进西医治疗,在抢救心肌梗塞、治疗肿瘤、预防慢性病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共同为保障人民健康作贡献。但作为新兴学科,中西医如何更好地结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如何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 百拇医药
    1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历史及面临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可以从中西医汇通派的出现算起,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中西医结合研究,是中西医汇通派的继续与发展。中西医汇通派多为中医学习西医者,在当时的背景下,只是为保持中医生存、被动地吸收西医之长作为丰富中医的一种意识。中西医汇通派是中西医结合的萌芽。其代表有人物:唐容川(1826-1918)、张锡纯(1860-1933)、恽铁樵(1878-1935)、陆渊雷(1894-1955)、章次公(1903-1959)、施今墨(1881-1969)等。1958年毛泽东同志以伟人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地作出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指示,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40多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在此重要批示的指引下,取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之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使中西医结合事业在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性和理论的创新性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瞩目,涌现了一大批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的高水平成果。如青蒿素治疟、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瘀症和活血化瘀疗法的研究、康莱特抗肿瘤等等。
, 百拇医药
    40多年来,虽然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五六十年代培养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多数年事已高,许多已退出一线工作岗位。近年来,各地组织的“西学中”班明显减少,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中西医结合人才青黄不接的较为严峻现象;各高校虽有开展中西医结合专业,但力度不大,其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同时也缺乏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所以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更是紧缺。2006年11月23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人才后继乏人,与日益发展的卫生事业和市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正处于瓶颈期,为此,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中西医结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已刻不容缓。

    2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概念

    那么,何谓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何谓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呢?
, 百拇医药
    至今,中西医结合医学还没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处于一种“嵌合”的状态。所谓“嵌合”就是指没有达到真正结合这个质的飞跃,尚处于量变、积累的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去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由嵌合转向真正的结合,促成质的飞跃。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应具备系统全面的中、西医学理论知识,受过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干预过程中,均是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手段上。这些人才,可以是中学西、西学中及中西医结合专科培养的学生及医务人员,部分自学具备两种医学系统知识的人才也可划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而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必然是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人才,他们具备各种工具的应用能力、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立体的临床思维模式、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与创新的能力。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因此创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继承中探索,探索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应是中西医结合医学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向,是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指导方针。
, http://www.100md.com
    3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近年来,医学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诚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医学精英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其创造性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是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从什么角度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建立何种培养模式,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使他们成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中坚力量,便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工作的重点。这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应用能力的培养

    3.1.1注重研究生医古文与外语的学习正所谓先通文理后通医理。只有学好医古文,并注重实际运用,才能更好地阅读、理解和体会古代经典医籍的精髓;更好地搜寻前人具有指导或研究或应用价值的理、法、方、药,把精髓继承下来,使之与现代医学结合,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外语基础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到国外进修及阅读外文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动向,跟踪学科最新动态及掌握前沿知识,都离不开良好的外语基础。外语是及时获取最新知识,进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加强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课程的建设,开设专业外语必修课程,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外语,以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熟练阅读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时获得科研和医学应用性信息。只有具备医古文与外语的应用能力,研究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过去,掌握未来,才能促成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 百拇医药
    3.1.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循证能力一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献的检索、收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在科研、临床、教学、学术交流中要完成高质量的医学科学研究,均离不开计算机应用,必须有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文献检索是一个循证的过程,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检索,找到科学的证据,使得对病人的治疗决策都建立在当前最佳证据的基础上,从而作出对患者最有利的选择。所以需要加强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献的检索、收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循证能力。

    3.2重视中西医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的培养 提高诊治能力

    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形成新的临床思维,所以他们必然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他们需要更完善的培养机制,他们必然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一般而言,研究生在校第一年,必须高要求的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能达到西医从解剖、生理病理到具体的疾病及治疗;中医从中医基础、方药到各具体病证的纵向贯通,并熟悉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现状和最新动态,初步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进入临床实习后,则在导师、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指导下,从采集病史,到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得到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治;再从整体出发,捕抓有意义的阴性症状及体征,从主症考虑本专科疾病的同时,由此及彼,从单一到多元,学会鉴别诊断,排除其它专科疾病。在提高疾病诊治能力的同时,提倡结合临床横向、发散性的学习方式,即以疾病为中心,学习相关知识点,并注重积累,以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构成立体的方式进行学习,由此完成由纵向到横向思维的转变,培养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的立体临床思维模式。另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文献查阅,找到科学的证据,使得对病人的治疗决策都建立在当前最佳证据的基础上,从而作出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选择。鼓励研究生这样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培养研究生立体的临床思维及过硬的临床基本技能,是使其具备较高临床能力,为今后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百拇医药(郭 勇 徐 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