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1780373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李涯松 张莹莹 邹玉琼 应振华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第1页

    参见附件(1604KB,3页)。

     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L2和L1~L4的骨密度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3 疗效比较

    如表4所见,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57/61)、76.9%(30/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脘不适,对症处理后好转,考虑主要原因可能与扶他林有关。治疗组3例患者脱落,其中1例由于柳氮磺胺吡啶过敏,另2例由于病情较重,在治疗方案用药不足8周时联合了其它治疗药物;对照组脱落2例,均因病情较重而联合其它药物后退出。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异常变化。

    3 讨论

    AS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缓解病情药,NSAIDS能明显改善AS的急性炎症疼痛症状,但对脊柱关节功能破坏的进展无阻断作用,缓解病情药中唯一有循证医学证实对AS治疗有效的柳氮磺胺吡啶也仅仅对外周关节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阻止脊柱强直进展;近年来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价格昂贵无法在临床推广。即:至今尚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控制AS病情的进展,进一步探索AS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案是当今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AS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素体肾督亏虚,肝肾不足,加之感受外邪,内外合邪,痹阻筋脉,久则损伤筋骨,导致脊柱疼痛、僵硬、强直变形。而在病理过程中,肾督亏虚为本,瘀阻血脉为标,肾虚络阻贯穿疾病始终;根据以上病机特点,补肾通络是AS的治疗大法。基于与病机契合和廉便的用药原则,笔者认为益肾蠲痹丸可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AS的理想用药选择,并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益肾蠲痹丸与西药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表明益肾蠲痹丸治疗AS疗效确切。

    益肾蠲痹丸由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熟地黄、当归、全蝎、土鳖虫、僵蚕、蜈蚣、蜂房、蕲蛇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功效。本文研究显示,益肾蠲痹丸联合传统西药治疗后AS患者ESR、CRP和Bath疾病活动指数均明显下降,并优于单用西药组,表明抗炎、镇痛作用是益肾蠲痹丸治疗AS获效的主要途径;同时,根据益肾蠲痹丸对AS患者Bath功能指数、测量指数及骨密度的显著改善,分析益肾蠲痹丸还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1)补肾以调节免疫:AS以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为病理特征,免疫系统的异常是发生炎症反应的始动原因,AS很少见到免疫球蛋白及其它自身抗体明显升高等免疫亢进现象,其免疫异常主要为免疫调节紊乱,此与中医学肾对调节机体“阴平阳秘”机能障碍甚为一致。中医学认为,肾中阴阳平衡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即导致“阴平阳秘”失衡,从而出现诸种病态现象的产生,即中医的肾具有类似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并有大量研究证实,肾的这种调节功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关系密切。通过补肾,可以起到调节免疫,控制病情的作用。(2)补肾以防治骨量丢失:AS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本文统计发生率为56.7%,与文献报道的50%~92%相一致,大多数学者认为As并发的骨质疏松主要由于骨吸收增加所致,而大量现代研究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多途径调节骨代谢作用,其抗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可望对AS骨量丢失这一病理环节起阻止作用,从而对AS的脊柱驼背畸形及骨折的发生起防治作用,这可能也是构成在益肾蠲痹丸改善AS脊柱关节功能方面优于传统西药治疗的重要原因。(3)通络以抗纤维化:脊柱关节韧带的纤维强直是导致病人活动受限并丧失生活能力的直接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要更加重视对AS强直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而至今为止,AS的强直机制尚未阐明,对强直的防治措施仅局限在功能锻炼,缺乏有效治疗西药。活血通络中药具有抑制胶原增生,在肝硬化、肺间质病变等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基于同样机制,活血通络可能对AS的强直进展发挥阻止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