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38847
中药外敷热熥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李晓娟 李殿忠
第1页

    参见附件(2631KB,2页)。

     表2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2.2 疗程的比较 外敷并竹罐治疗组治疗最短5天、最长15天,平均为(8.15±2.32)天;常规针刺对照组治疗最短8天,最长35天,平均(13.25±4.62)天。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疗程要短。

    4 讨 论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内因,颈部慢性劳损、颈部急性损伤等因素均可导致颈椎间盘内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等而出现肩臂麻木、疼痛、眩晕,甚至瘫痪等症状的综合症候群。属于中医“痹证”、“眩晕”、“痿证”、“痉证”等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闭阻不通所致。治疗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颈敷散”方取伸筋草、透骨草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红花、当归、桃仁、丹参养血活血;桑寄生、杜仲、骨碎补肝肾、强筋骨;川乌、草乌温经散寒,加强止痛功效;葛根走太阳经而解肌舒筋,有直达颈项之功。全方活血养血、舒筋通络,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而且方中益气活血、舒筋通络药物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其抗病防病的能力。

    中药外敷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中医外治法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外敷法是运用药物通过皮肤粘膜直达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皮肤为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sup】[3]【/sup】,上布满孙脉,药物被皮肤吸收后汇入络脉。由于经络具有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导及调节人体机能活动的作用,故药物可随经气。络气而运周身,起到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我们在传统外敷法的基础上,改进了传统剂型和加热形式,形成了中药外敷热熥法,即在局部外敷并加热药物。外敷散剂在一定温度作用下,更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渗透体内,并在患处形成较高浓度,充分发挥药物对局部病变组织的的药理效应。另外,局部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可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使局部致痛物质减少,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不良刺激。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目的。

    竹罐疗法是拔罐法中的一种。是用大小不同的竹罐投入配有中药的煮药锅内煮沸,取罐吸附在体表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为中药竹罐。现代医学认为:竹罐具有机械刺激作用。竹罐在药锅内煮后,罐内形成负压,吸力甚强。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表面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使其功能加强,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此外,负压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反射途径传至大脑皮层,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sup】[4]【/sup】;竹罐还具有极强的温热刺激作用和药物作用的特点,是不同于其他罐法之处。由于罐内充满药蒸汽,在拔竹罐时,通过蒸汽熏蒸局部肌肤,一方面蒸汽中所含的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孔窍和穴位直接吸收,达到增强疗效之目的;另一方面温热刺激作用,可使气血流通,淤阻消散,症状迅速减轻。竹罐疗法不仅托毒排脓,还具有很强的驱风散寒、祛湿除邪、疏通血脉、温通经络功能。根据颈椎病的临床分型,辨证施治,循经取穴拔罐,大大加强了竹罐疗法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证明,运用中药外敷热熥法并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可以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功效。

    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嘱其纠正不良体位,避免颈部过度劳累;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加强颈椎运动。常用的运动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通过颈椎运动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强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长期坚持运动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励建安.康复医学[M].2版.科学出版社,2008:220-22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3-16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