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9254
中药特色之一地道药材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第1页

    参见附件。

     3.1.1 地道药材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肥力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该群落能分解有机质,行使矿化、固定养分等功能,并通过形成能黏合团聚体的有机化合物、利用菌丝将颗粒缠结在团聚体上来改变土壤结构[14],而土壤结构的改变很有可能影响到药材的内在质量。曹栋贤[15]、贺学礼[16]、卢彦琦等[17]研究表明很多植物都与AM真菌有良好的共生关系,从而形成特定的菌根。AM真菌的分布和定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并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异性。它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中某些元素的有效性,为地道药材的优质提供保障。

    郑艳在中药材的地道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18]研究中提出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地道与非地道药材之间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及种群结构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产生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地道药材品质间的关系等问题。

    江曙等[19]初步探讨了内生菌对地道药材形成的机制,提出可以从植物内生菌角度研究药材的地道性,总结出植物内生菌与药材在长期共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内生菌能促进药材生长、促进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及增强药材的抗逆性。

    怀牛膝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活性研究发现,不同取样时间、取样深度,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不同,但有一定的规律,这为揭示怀牛膝地道性成因及规范栽培提供了依据[20]。

    3.1.2 地道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 目前很多学者从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方面来探索药材的地道性,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发现并不是所有地道药材都与土壤中无机元素有必然的相关性。如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三七[8]、牛膝[21]等地道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对药材的地道性有一定的贡献。而茅苍术[22]、金银花[6]、太子参[23]地道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几乎无相关,而是通过自身选择性吸收调控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

    3.1.3 地道性与地质背景系统(GBS)及生物地球化学的相关性 药材地道性是药材对其适生条件长期选择的结果,地道药材的优质都与地下(土壤及土壤以下)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有着密切的关系。范俊安等[24]提出了地质背景系统(GBS)的制约作用,研究地质大循环对地道药材的直接影响,最终形成地道药材的优势小生境效应系统。张重义等[25]比较5个不同产区同一种质金银花的地质背景系统(GBS),发现地道金银花的分布受GBS制约,最适合的土壤类型是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砂质土。地道三七的分布同样受GBS的制约,三七最适宜的地质背景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型黄红壤区,最适合的土壤类型是中性偏酸性的壤质黏土[26]。

    生物地球化学[27]是主要研究生物圈中生物有机体及其产物与其周围无机环境间的地球化学作用及过程、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演化规律的科学。运用生物地球化学对中药材全面系统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生态地理环境因素对中药材地道性的影响,而不是像以往只从单一角度研究药材的地道性,是对地道药材的综合评价的新突破。地道何首乌中硒的含量与土壤地球化学的相关性[28]研究中指出,何首乌地道产区德庆的碱性较大的黑土壤比非地道产区红土壤更利于Se元素的富集。但这两方面尤其是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较少且不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2 生物因子的影响

    近年来应用分子生药学研究中药材地道性的形成机制和分子鉴定已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探讨地道药材形成的基因基础,鉴定各种地道药材,并从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遗传背景等角度探讨药材的地道性。如ISSR、RAPD等技术用于苍术、厚朴等地道药材遗传分化的测定。对不同居群的药材阳春砂[29]、麦冬[30]、玄参[31]进行RAPD分析研究,从药材的遗传多样性方面对其地道性进行了探讨。王岚等[32]用ISSR法分析得出不同居群的川芎遗传背景具多样性,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川芎药材的地道性,同时发现中药的地道性不仅存在于DNA分子水平,而且和生境密切相关。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干燥叶片的matK基因和18S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结合有关挥发油化学组成数据 ,为广藿香的物种鉴定和地道性评价提供分子依据[33]。但目前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药材的地道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机理及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将分子生物学与有机成分、生态环境因素等相结合整体将会成为研究药材的道地性另一新途径。

    3.3 人文因子的影响

    地道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但野生资源有限,因此现在的很多地道药材都是人工驯化的产品。为保证人工种植地道药材的质量,必需规范化引种栽培,综合环境、生物因子对药材的影响,以其为指导来种植。现已有一些有关地道药材引种栽培方面的研究,如地道药材板蓝根[34]、半夏[35]、栀子[36]等的引种栽培、规范化种植栽培的研究,扩大了药源,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中药材地道产区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如人参始产山西上党,但由于社会的需求、人类的开发利用、经济等因素等,现在山西已经绝迹,而以东北为地道产区。又如牛蒡子,由“鲁山平泽”而“处处有之”,从“道地蜀州”到“浙江桐乡产者质佳”,由于经济的发展浙江桐乡地区已不在栽培牛蒡子了,通过我们课题组资源调查研究[37]发现分布于东北的“关大力”蕴藏量最丰富,成为地道产区。

    参考文献

    [1] 肖小河.中药材品质变异的生态生物学探讨[J].中草药, 1989,20: 46.

    [2] 陈永久,王文,杨跃雄,等.冬虫夏草的随机扩增多态DNA 及其遗传分化[J].遗传学报,1997,24(5):410-416.

    [3] 郭兰萍,刘俊英,吉力,等.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14

    [4] 丁平,曾元儿,何智健,等.不同产地阳春砂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6):418.

    [5] 张重义,李萍,李会军,等.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金银花质量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786.

    [6] 张重义,李萍,陈君,等.金银花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土壤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07-213.

    [7] 赵杨景,陈四宝,高光耀,等.不同产地丹参的无机元素含量及其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44-850

    [8] 金航,崔秀明,徐珞珊,等.三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及土壤微量元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