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53176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5日 廖俐雅 熊中政
第1页

    参见附件(307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72-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非心肌所特有,正常人骨骼肌亦少量存在,现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标准”[1]。目前专家肯定的酶学指标主要是CK-MB质量和CK-MB亚型[2],但随时间的推移,酶学指标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不足,因此一些新的心肌标志物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K-MB质量就是其中之一。

    1 CK-MB活性检测的不足

    1.1 早期诊断灵敏度不高:临床上要求在AMI发病6小时内就能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心肌细胞缺氧超过6小时将出现不可逆的病变。但mair报道CK-MB活性在发病后4小时的诊断阳性率仅为5%[3],国内报道发病后5小时的阳性率约40%[4],这意味着在发病6小时内有很大部分病例的CK-MB活性还没有升高,以致于造成该指标的漏诊率偏高。

    1.2 酶易于老化:CK-MB活性的酶易于老化,主要表现为酶构象改变[5]。其引起CK-MB活性检测降低或正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过了检测时间,以致血清中酶老化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或丧失,从而导致酶的活化能升高所致。

    1.3 易受非典型CK、巨CK-1和CK-BB的干扰:CK-MB活性检测用免疫抑制法进行,其原理是在抗M亚基选择性抑制CK-MM活性的前提下,然后测定B亚基的活性,再乘以2后换算成的活力值,以U/L报告结果[5]。因此,从方法上决定了血液中非典型CK、巨CK-1、CK-BB和CK-MM等都会产生干扰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