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465586
心房颤动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1期
     ~16D6S286~D6S1021间25cM 区域内。该家系亦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2]。由此可见,心房颤动可能与多个基因有关。

    2.2 遗传易感性:随着对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深入,逐渐认识到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变异的主要形式,是决定人类疾病(尤其是多基因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性差异的核心信息,这在房颤中也有体现。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器质性房颤相关。尽管心房形态结构正常,小鼠KCNQ1基因的配子体KCNE1缺失可自发房颤。KCNE1基因缺失的小鼠意外地导致心房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加,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增加房颤的易感性[23]。

    目前对房颤患者治疗方法在不断提高,新的药物、手术方式,尤其是导管射频消融等方式,但效果仍不太理想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