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7期
编号:11500489
脑梗死与缺血半暗带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
     早期脑梗死,T1加权像病变区信号无明显改变,脑皮质肿胀增厚,脑沟变窄,血管流空消失;T2加权像可见扇形高信号影。有占位效应。此后发现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失,血脑屏障破坏,可异常对比增强。在自旋回波序列上T1加权像呈等长或稍低信号。梗死第2~3周,血脑屏障重新建立,可发生亚急性期所特有的脑回样增强。梗死几个月后,小梗死仅稍遗留为局部脑萎缩,大梗死区则发生胶质增生,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其T1和T2值接近脑脊液[11]。

    4 缺血半暗带转归及其意义

    IP在缺血后1小时即可出现,通常持续24~48小时或更长。其转归可能有:(1)缺血区不断扩大,使IP发展为梗死区;(2)通过治疗使IP组织逐渐向正常区转化。实验表明[12],脑缺血90分钟内再灌注可有效地保持脑组织,减轻坏死损伤的程度,而在缺血90分钟后其梗死灶大小已与永久性缺血相似。脑梗死发生后,最初的缺血与脑组织损伤都将迅速增加,快速发生电化学链式瀑布样反应,使可逆性脑组织细胞的损伤向不可逆方向转化,脑血管病是一种与心肌梗死相似的同样需要给予急救的疾病。造成细胞不可逆死亡之前究竟能有多少时间可供抢救缺血性脑组织,即所谓治疗时间窗[13]概念。一般认为,动脉一旦阻塞,其供血区中心部分缺血严重,梗死将在60分钟内不可逆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