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65566
冠心病的心理学发病因素及心理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4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4-0537-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逐年升高。以我国上海两所综合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率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率的50%~75%。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约占心脏病死亡率的10%~20%,其中北京、天津最高[1]。本文就冠心病的心理学发病因素作一综述。

    1 精神应激与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精神应激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Black PH等[2]的综述中,总结了众多研究者关于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结论:大约40%动脉硬化的病人没有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而与精神应激密切相关,许多学者推测这些病人因为反复的急性精神应激或慢性精神应激引起了动脉中慢性的炎症反应。与冠心病有关的精神应激因素一般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工作条件、婚姻冲突、生活方式、A型性格等,其中A型性格、婚姻冲突、工作应激与冠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何耀东等[3]对1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研究证实,A型行为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对危险度,男性为6.33,女性为5.05,且性格评分等级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危险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