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583922
实验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SF中PICP、PⅢN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7期
实验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SF中PICP、PⅢN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形成机制较复杂,其中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粘连、增厚,蛛网膜颗粒的纤维化,导致脑脊液的循环、吸收障碍,在慢性脑积水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GF-β家族是一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蛋白质家族,分为3种亚型:TGF-β1、TGF-β2和TGF-β3,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组织受损后,TGF-β1可以上调嗜酸性粒细胞促肺纤维化及皮肤胶原蛋白沉积的作用[3];TGF-β1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及胶原纤维增多,促进组织创伤的修复,提高纤维化作用和组织的重建。

    当SAH发生后,TGF-β1的分泌增加。我们实验显示:实验组TGF-β1的分泌增加并呈双时相。第三天明显增高,在第六天稍下降,第十天再次明显升高,并持续数日,随后缓慢下降,在二十一天仍高于其他两组。空白组和对照组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实验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4]。第一时相发生是由于SAH后外周血血小板进入脑脊液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