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59908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9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9-1414-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医学知识的重要的桥梁和保证。但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以及抽象的免疫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下面将谈谈在这门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对即将观察到的现象充满好奇

    学生在理论课堂学习的知识枯燥、生硬、难理解,比如说在讲到病原微生物的形态时,理论上有球形、杆形、砖形甚至还有蝌蚪形,学生即使配合挂图、教材也还是很难想象那些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个体究竟是什么样的,那就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各种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时,才使他们确信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另外讲到病原微生物分布非常广泛,为了证实这一点,让学生们走进实验室,用无菌棉签分别蘸取工作台面、工作服以及自己的呼吸道,然后用划线接种法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学生们亲眼看见从上面这些材料上取的标本经培养后有菌落生成的时候,自然产生一种学习这门课程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方式以及对人类的危害等相关知识。
, http://www.100md.com
    2 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让理论知识的记忆从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许多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门考察课,所以在实验课时懒于动手,认为只要观察一下实验结果就行了,结果造成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后迅速遗忘甚至根本就没有理解的局面,从而觉得这门课程难学而不愿继续学习。笔者认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标本,不但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如通过在不同性质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刻理解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些生长现象来对这些微生物进行鉴别。并在教师的提示下去思考如何阻断其中某一个环节能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样又和临床的防病治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3 通过生动的动物实验,让免疫知识的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免疫学知识作为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抽象、难懂,学生常常对许多问题感到困惑,而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因此,要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难懂的变为具体的、可见的现象,帮助学生学习。如Ⅰ型超敏反应属于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机理在四型超敏反应中相对简单,但有的学生仍然觉得难以理解,即使当时理解了,记忆又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豚鼠过敏反应”的动物试验:取2只豚鼠,给其中一只注射蛋清溶液使其致敏,另一只不注射,当隔一段时间给2只豚鼠都注射蛋清溶液时,以前曾注射过蛋清溶液的豚鼠就会发生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如不安、竖毛、喷嚏、抽搐,甚至死亡,而另一只豚鼠安然无恙。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直观理解了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让学生对免疫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 百拇医药
    4 将传统的示教标本变为生动形象的网络图片信息,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传统的示教标本通常是一些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实验结果,如反映抗原抗体反应的单、双琼脂扩散实验结果,传统的标本展现给学生的只是反应结束后形成的沉淀环或沉淀线,内容生硬,对学生的记忆和兴趣都无任何刺激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网络图片信息,学生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结果,而是抗原和抗体在反应板上动态结合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实现了实验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真正达到示教的目的。

    5 把部分理论课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让学习更轻松高效

    这门课程的有些内容安排的理论课比较多而实验课较少,学生听课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任何兴趣。比如医学蠕虫这一部分内容,将理论课改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结合各种蠕虫的实体标本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边听边看标本,还可以互相讨论,将蠕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的知识一并学习并记忆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7-12-28, http://www.100md.com(吴静静 唐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