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家健康》》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733319
免疫性不育症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大家健康》 2008年第4期
     【摘要】免疫性不育是1922年M-aker首次提出来的。近年来,不育症患者约占育龄人口的10%,而在其中有20%~30%是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包括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因素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1]。其中抗精子抗体阳性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占绝大多数 [2]

    【关键词】免疫性不育症;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08)-04-0015-2

    一、抗精子免疫性不育症的发病机制

    在人类生殖的全部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免疫调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通过适当的免疫反应,才能使生育获得成功。倘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免疫调控异常,就可能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等。近年来由于不断深入的研究,对免疫性不育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检测方法等各方面均得到完善和发展。

    1 AsAb产生的原因

    1.1女性AsAb的产生

    女性免疫性不孕可分为同种免疫性不孕和自身免疫性不孕,前者由AsAb所致,而后者主要由不孕妇女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和透明带抗体引起。临床上AsAb检出率较高,一般认为免疫性不孕症主要由AsAb所致[2]。外来抗原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取决于入侵抗原的性质、入侵剂量、入侵途径、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状态及有无免疫佐剂等。因此,同一抗原刺激不同机体,甚至同一抗原在不同时间刺激同一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国外有学者提出免疫性不孕可能与感染因素、肠道因素、隐蔽抗原的释放、交叉抗原的存在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异常等因素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