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0579
养生先养心 养心“五要诀”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家庭用药》 2010年第9期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养生有着丰富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明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主张预防为主,即把养生放在治病之前。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按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由心所主宰的,因此养生必先养心。

    如何养心?核心是使人的情志保持快乐状态,要快乐地生活,生活得快乐。那么,快乐从哪里来呢?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调控人生的欲望

    节制欲望,是中国古代养生家智慧的结晶。《老子》主张“少私寡欲,清净无为”,《庄子》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只有淡泊情欲,才能“归心于虚,凝神于静”,“抱神以静,形神自正”。《内经》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人有七情六欲。世界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人都有欲望。欲望是人的生命的重要表现,适度的欲望是推动人去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是,人的欲望难以彻底满足,也是人的共同心理特点。当人的欲望超越了客观现实而无法满足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

    古人强调节欲,就是要求调控人生的欲望,把欲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仅可以成为推动人生奋斗的动力,而且可以减少痛苦,获得快乐。因此,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古代养生家驾驭人生欲望的自律格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所创立的快乐方程:快乐=现实/欲望。欲望越高,分值越小,快乐越少。

    古人强调“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亦不是消极地对待人生,无所作为,及时行乐,也不是完全压抑或消除对于名利的欲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