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叶类 > 桑叶
编号:13157416
桑叶——止虚汗有殊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7期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中品类。《本经》曰其能“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言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现在《中药学》将其归于辛凉解表类,常用于外感风温,表邪未解。中医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桑菊饮,便是明证。

    用桑叶止虚汗,始见于南宋时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载,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弱,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次日天明,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治。监寺僧用一验方,为其治之。三日之后,宿疾果然痊愈。其方为桑叶乘露采摘(现常用经霜后者)焙干研末,每服二钱(6克),空腹,用温汤调服。其后,朱丹溪、傅青主等名医均有用桑叶止汗的方剂。

    桑叶虽止汗,辨证需准确

    桑叶能止汗,至今已可无疑。但必须指出:桑叶虽有止汗之功,但并非统治一切虚汗,必须辨证准确,方能见效。其辨证要点是:

    一是上半身出汗居多(包括头部),汗出前有烦躁,汗后不畏风,且身臂喜外露。

    二是若服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等敛汗收涩之品,汗出更甚者。

    具此二者,即是用桑叶止汗的适应证。

    缘何发汗之品可止汗

    桑叶本为轻清发汗之品,《本经》中“除寒热,出汗”的药物,何以又能止汗?其止汗的机理,《本草经疏》曾有阐述:“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混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内热出汗。”笔者以为除《经疏》所述机理外,桑叶清肝泻热,并有辛凉透泄之功,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火泄则无逼津外泄之咎,故汗能自止,是治本之功效。

    用法 据《丹溪心法》所载,以桑叶烘干为末,每用二钱(6克),用米汤送服。现在用桑叶12~20克,入煎剂,同样也有效果。

    禁忌 凡用桑叶止汗的患者,忌食辛辣上火之食物。

    祛风通络之桑枝

    桑树之枝,即桑枝,味苦,性平,归肝经。首见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记载其“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现在《中药学》将其概括为“祛风通络”。临床常用此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亦常用于肩臂酸痛,抬举困难(如肩周炎)。例如肩周炎遇寒加剧者,可用生黄芪20克、川桂枝10克、炒赤芍10克,痛甚再加片姜黄10克、络石藤15克、嫩桑枝(酒炒)30克。效果良好。

    用桑枝时,必须用细嫩的枝条,即枝细、皮呈青色者为佳,洗净后,切片,晒干,炒用,炒热加酒,干后贮藏备用。现中药店所售者,多数是老桑枝,片大、色白微黄者,其效果远不如嫩桑枝。故用时,若无嫩者,可自行采集加工后用之。

    (作者每周三上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周日上午在南京轩德堂中医门诊部有专家门诊), http://www.100md.com(孟景春)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叶类 > 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