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养生保健》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799641
最有价值的访谈实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华养生保健》 2009年第9期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他的名著《意拳正轨》的《自序》里这样写道“……呜呼!利人当徒,大道何倡,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己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我们认为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杨云中与蓝晟两位先生身上,由他俩整理出版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所载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我们认为本书的出版是明师高徒,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结果,整理者之一的杨云中先生曾经从学于不少文武贤达,另一个整理者蓝晟先生,也是如此,我想王壮弘先生讲谈时的心情与深度,也与听讲者的水平与灵感悟性见识等大有关系,我自己也曾从明师采访与实录过拳论讲解,只有双方讲得投机,问得高明,被问者才会饶有兴致,一发不可收拾,访谈的内容才会步步加高,步步加深,以致于奇奥无止,这样的访谈实录才有价值。

    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我们认为他们所作的访谈与所出的书的内容,可被定义为一项武学文化的抢救工程,的确,我们应该从“文化抢救”的角度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来理解他们创立的“中华太极智慧学院”与出版《太极文化》刊物的意义,能够留下大师对于学术与人生所悟的第一手材料,能够传播大师的孤绝技艺,怎么说都是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在历史上参加创下了极大的辉煌业绩与不少的奇迹,也终将继续创立新的辉煌与奇迹,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逆流,致使其实战性被革了命,理论也变得反动与乏味。从而使太极拳变得面目全非,太极拳变成了太极操。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研读了《讲记》、在观看了随书赠送的光碟以后,不禁大为感叹:神州自有英豪在,不负长城千载情。毕竟还是有人在继承着我国的国宝绝学,并且还以自己的灵感悟性创新性地发展着国宝绝学。王壮弘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武术家与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王先生以他的多栖、多专业、博学多能的人才类型,为我们的武术界人士树立了一个典范,“能说能练真把试”,中国武术的极致就是成为一个武者不带兵刃气的传世宗师,但是,宗师往往是不世出的,只有才高八斗,气质高雅,骨骼清奇的人方可为之。我们说眼下的武术界极少大宗师,正是因为武术界缺少综合素质高的博雅之士的缘故。大家都知道,品位与意境是中国文化(包括武学文化)的灵魂,他们都是先技艺而存在的,而不是相反。这也是我们一直很重视“必先致学问而后晓武技”,也是我们一直很看重文人武术家的原因,比如,我们所以拜魏坚毅先生、陈守孚先生为师,都是因为他们是文人武术家,他们能够“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让人“一悟直入如来地”。我想人们在观看了王壮弘先生的碟带与许多以前的太极拳家的碟带进行比较后,定然会为王先生发出“昔人云非惟恨吾不见古人,亦恨古人不见吾”之感慨。说实在的,在功理技法方面,王先生多有超越。
, 百拇医药
    我们在当地,每周都要去参加一次“武学沙龙”与“艺术沙龙”,我们曾经将《讲记》一书与相赠碟带,拿去给他们观看与传阅,结果,我们发现王先生的理论与技艺是超越门派的,是跨越领域的。他们普遍认为:王先生在讲记所述,为武界与艺术界奉献了不少理念,例如:内求本具、点、线、面、体训练法、四两拔千斤、意气均来骨肉沉、八门五步的内涵、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偏沉则随、太极拳就是佛学、佛经是最好的拳谱、最好的拳师是如来、流体打拳、增一分减一分都是错、出手不见手才是大高手、学会运用地心引力、最高境界自觉自悟、下意识的形而上、没有中心的中心、师法自然一通百通……所谓“令德唱高音,识曲听其真”,这些崭新的理念,激发了大家的悟性,启迪了大家的思维、增长了大家的智慧。使大家都有一种“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特别要领会王壮弘先生提出的水性太极一说,而他展示的太极拳也是殊胜的,就有如高级无比的书法艺术品:和穆雍容,体势开张,猷劲格调,气度恢弘,形散神聚。还有在书中王先生是从大道上解读拳论,而不是以拳说拳,以招说招,发自内心,呈其自然。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门派之间的无休止的争论;讲锻炼的方法也总是从内求本具开发人体的角度上来讲,这样就可泯灭内外家之争,而将锻炼提升到“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层面。又因为王先生已经深入法海,博得道要,境界已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故能让后学者“识得分时异,明了合处同”。
, 百拇医药
    而正当大家在“遥接衣钵”,“间一摩之,殊愧不似”、“心所能之手不随”、“虽不能至,庶几效之,得其百一,便足自老”,志在希望“有年得入王氏之室”,为此浮想翩翩、行动连连之时,不料却听到(看到)了王壮弘先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不幸消息,大家都惊呆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耳朵,这怎么可能?!这将是武术界与艺术界上怎样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啊——“君今不幸离人世,学有疑难可问谁?”,这种损失的不可估量在随后出版的《太极文化》创刊号,蓝晟先生写的追忆王壮弘先生最后的岁月《生命的绝响》一文中就有体现“恩师多次暗示我等,要尽可能多提问题,说,再不提,以后不在了,有了问题找谁呢?”,“现在还不知道,失去了这样一位学者、大家,在未来寻求太极真谛和中华文化真谛的道路上,我们会多么的寂寞……”,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好在王先生已经创出了王氏水性太极拳,为后学者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好在王先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能够克承其教、相传薪火的弟子,先生虽逝而未逝;好在王先生的弟子已经成立了相关的推广机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好在王先生的书碟业已出版,使大家学有所本,学有所从;好在好在王先生的英灵不灭,他的精神将永远感召着我们。

    缘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氏水性太极拳的明天会更好!

    责编:胡志华whozhihua@126.com, 百拇医药(蒋 文 杨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