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新医学》 > 2009年第4期
编号:1205612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实用新医学》 2009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185-1672(2009)- 04-0308-01

    近年来,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老年心梗)病例有所增多。现对本院2004年9月至2008年5月来住院30例老年心梗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诊断均符合心梗临床表现、心电图动 态改变、血清酶学检查3个方面的至少2个条件。30例病人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0~91岁,平均69.2±12.2岁。

    1.1 发病情况 呼吸道感染诱发心梗3例;胃肠道感染 诱发心梗2例;中风急性期诱发5例;帕金森病1例;无明显诱因19例。

    1.2 临床表现 无痛者10例,其中69岁以下者4例,70 岁以上者6例。疼痛症状不典型者8例,其中以腹痛为主诉者3例,心电图表现伪性改善1例,即超急性期至急性期过程中异常的ST-T波曾一度好转,然后才出现异常Q波,称为“中间型”伪性改善,其余12例均有胸闷及心前区疼痛表现。2结果全部病人均给予卧床休息、镇静、吸氧、止痛、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释放功能,尿激酶溶栓,防治心衰等治疗,临床治愈17例,死亡13例,其中急性期死亡(2~4周内)11例,主要死于心衰及心律失常、恢复稳定期(并发症消失)猝死2例。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本组5例为感染诱发,占14.5%,提示感染可 能是老年人急性心梗的重要诱因。因此,诊治老年感染性疾病时,要特别关注老年心梗出现的可能。本组5例中风诱发心梗,提示脑血管意外也是老年心梗的诱因之一,目前认为其主要机理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和心梗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当脑血管意外时由于缺血、缺氧、脑水肿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一方面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另一方面加强了儿茶酚胺的分泌与释放,导致冠状动脉的收缩痉挛而发生心肌梗死[1]。有文献报道,急性心梗也可并发脑血管意外,这两病互相关联,也证明了这一机理。另一机理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脱水治疗会加重心脏负荷。甚至诱发心梗发生[2-5]。

    老年人心梗无痛者或不典型胸痛者不少见本组无痛者10例,占33.3%。老年人无痛性心梗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①梗死区血管与神经因长期缺血已受损伤,对疼痛不敏感。②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引起脑功能衰退,使痛觉迟钝。③冠状动脉梗塞极快,所供血心肌未产生足够刺激引起疼痛的代谢产物时已经坏死。④严重的并发症己经掩盖了心梗的疼痛。⑤长期心绞痛之后患者已适应。本组无痛者多以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晕厥、多汗等症状起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本组资料还提示年龄越大,无痛病例越多,无痛性心梗的病人往往病情重,预后差,与文献报道无痛性心梗绝大多数并重度心衰,休克或脑血管意外相符[5]。本组疼痛部位及性质不典型者8例,占26.7%,以腹痛多见,其他部位如腰痛、头痛等也可出现。因此,对有疼痛症状的老年人,特别是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动态及心肌酶谱检查,以免漏诊。
, 百拇医药
    心电图可表现为伪性改善,自70年代报道有急性心梗时心电图“正常化”现象以来,许多报道冠心病异常心电图的一过性或阶段性“正常化”其实并非真正病理意义上的恢复和改善,相反往往是病情加重的结果或预兆。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轻易下好转或恢复的判断和处置[4]。本组1例中间型伪性改善,可能是进程中损伤区向量与缺血区向量彼此消长所综合形成的过渡阶段性的“正常化”。

    病死率高,本组死亡13例,急性期主要死亡原因为重度心衰及心律失常。可见预防心衰、心律失常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恢复稳定期死亡2例,分别在大便、洗澡时猝死,故对老年心梗病人,即使病情已稳定,仍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以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喻学刚,牛树茂,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15(1):20

    [2] 万兴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2003,19(2):2 6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 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9(12): 710-712

    [4] 罗芳,李党生.异常心电图伪性改善.心电图杂志,2003,15 (4) : 248

    [5] 冯丽洁,黎檀实,沈洪.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治疗的新观点.中国危重病病急 救医学,2003,14(1):64

    (收稿日期 2009-03-02)(编辑 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