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新医学》 > 2010年第1期
编号:1204714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及处理(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实用新医学》 2010年第1期
     3 讨论

    3.1 浅前房发生的机制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可分为高眼压性浅前房及低 眼压性浅前房 两种。高眼压性浅前房多见于:①恶性青光眼,多见于睫状环,晶状体阻滞,术后浅前房,但眼 压不低;②瞳孔阻滞;③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出血,较少见。低眼压性浅前房常见于:①滤过 过强,房水引流过畅,前房不能维待,房水引流到结膜下,多见于巩膜瓣过大,瓣唇边缘不整齐, 巩膜瓣缝合偏松,术中应用丝裂霉素;②滤过渗漏,多见于结膜瓣开口低,分离结膜囊时损伤 球结膜,牵引缝线所致,应用丝裂霉素时损害了结膜切口,致滤过后阻力降低,滤过泡形成不好 [3-4];③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体、脉络膜与巩膜有巩膜突,涡静脉后极部接触 牢固,其余 处接触疏松,为一个潜在的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依靠正常眼压维持此腔,脉络膜脱离时出现房 水分泌抑制,虹膜、晶状体隔前移,致眼压下降,前房浅。

    3.2 浅前房的诊断 首先判断是高眼压性浅前房还是低 眼压性浅前房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