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599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现代养生》 2007年第2期
     【原文】

    我五十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多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家人儿子,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至于延老师,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即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 http://www.100md.com
    【注释】

    ①悱恻:形容内心悲苦凄切.

    ②飧:晚饭。

    ③中举:中(ZhOng)。考取,录取。举:指举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称乡试考取的人。中举:考取了举人。 ④逮:赶上,达到。

    【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爱子必须有个原则。即使平时嬉戏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忠诚厚道,富于同情心,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之人。我不在家时,儿子便由你管教,要培养增强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残忍之性,不能因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纵怜惜他。

    仆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间一样的人,要一样爱惜,不能让我的儿子欺侮虐待他们。凡鱼肉水果点心等吃食,应平均分发,使大家都高兴。如果好的东西只让我儿子一个人吃,让仆人的孩子远远站在一边观看,一点也尝不到,他们的父母看到后便会可怜他们,又没有办法。只好喊他们离开,此情此景,岂不令人心如刀绞?
, 百拇医药
    读书中举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理,做个好人。你可将此信读给两个嫂嫂听,使她们懂得疼爱孩子的道理在于做人不在于做官……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者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笔墨纸砚一类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有的贫家或寡妇子弟,连买纸钉做写字本的钱都没有,应当体谅他们的难处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天太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选择老师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当尊敬他,哪能再查看他的缺点。像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是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若有人暗中讥笑老师讲的不对,有的学生当众指责老师所讲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如果老师水平太差,不能胜任,也要等,到来年再另请高明,而在老师任期之内,一切礼节待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
, http://www.100md.com
    [评说]

    郑板桥,即郑燮(xiè),字克柔。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本文选录的是郑板桥写给他堂弟的信的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表达了他的教子思想。第一,尊师敬长。教育儿子学习和尊重老师的长处,不得随意废弃承诺老师的待遇;尊重长者,不得直呼其名。第二,平等待人。告诫儿子不可欺侮虐待仆人的孩子,要把文具、水果、点心甚至旧衣物分发施舍给贫家的学生。第三,读书明理。教育儿子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明白处世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忠厚老实有益于人民的人。

    郑板桥的这些教子言论,我们应该认同。因为他回答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这个关系到每个人立足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伦理道德,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表达了千万家长的心声,这些见解和主张在读书做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难得的。他的教子之举是值得钦佩的,他晚年得子,自然疼爱有加,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对儿子却不溺爱、不迁就、不纵容,敢于放手让别人严加管理,看上去似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一剂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药,这也正是人们对他敬佩有加之处。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的成长像一株旁枝朵糅的幼树,如不及时修剪,怎能成长为扶遥直上的参天大树呢?

    编辑:求索, 百拇医药(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