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1980938
谈行气(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0年第11期
     行气,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的意思。内气即元气,《内经》称之为真气,它是先天祖气和后天谷气相合而成。《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气,《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死。”《内经》更强调人体的生化系统,无时不在进行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天,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正是气的能动作用,推动着人体生化系统升降出入的进行。

    基于上述原因,古人十分重视人体内气的运行。《吕氏春秋》早就提出:“血脉欲其通也……精气,欲其行也。”《内经》更明确指出:“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故《抱朴子》说:“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气功修炼过程中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真气,气功行气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体内的真气得到激发,得到加强,并在全身运行中畅通无阻,充满活力。这样便能强身祛疾、益寿延年。

    古人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到多种能够促使元气运行全身的方法,归结起来大约有下述四种:
, http://www.100md.com
    一、凝神安静行气法。它强调宁心安神,守一修性,使内气在全身虚无的状态下自行活跃起来,循经运行。这便是《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老子的“抱元守一”、庄子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一直到后来的内丹修炼,均属此类行气法。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云:“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若解冰,从头流到足,究竟复上升。”便是这一类行气法修炼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类行气法的特点是:1.强调心态高度松静、安详,不施加任何意念去直接激惹内气。2.强调凝神入气穴(丹田),即引导真意轻轻守住丹田,勿忘勿助,让丹田这个真气的发源地不断地孕育、壮实真元之气。丹田气机勃发,即可自行运转全身。所谓“若知行气穴(丹田),便是得仙人”(《玄宗真指》)。3.强调真气发动起来以后,要轻轻守住真气,让真气自行升降运转,不施加任何意念去午扰真气的运行。

    二、吐纳行气法。它强调通过各种呼吸运动来直接激惹机体的脏腑经络,从而引发和强化真气的循经运行。古人很早就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可以直接调动体内的真气。许旌阳云:“内交真气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山海经》里提到的“继无民”食气,屈原《远游》里说王乔“食六气而饮沆瀣”,可能是最早的吐纳行气记录。现存最早的行气法文献是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它通过不断地深呼吸,来激惹脏腑经络,并以降任升督的周天形式,引导真气循行全身。它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 百拇医药
    吐纳行气法是行气法的主流,现在说行气,一般均指吐纳行气。这是因为它是以呼吸之气直接去激发体内的真气,气体出入运行既明显,呼吸之气形成的震动波和内压力对脏腑经络的激惹也明显,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体内真气集聚、运行也明显,这就使行气有了更明确的内涵,故葛洪说:“明吐纳之道者,则为行气,足以延寿矣。”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人创编了大量吐纳法,他们常直接冠以行气之名,像《行气玉佩铭》,一开始就说“行气,深则蓄”;像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介绍六字诀时首先便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像“京黑先生行气法”开篇便论“初行气小不解,久行易耳”等等。这样,行气便与吐纳结下不解之缘,而吐纳法亦即成为行气术的同义语了。另外,这和传统气功理论也有关系。古人认为先天气的萌动、集聚,有赖于后天气的催发,所谓“先天气非后天气温暖不生,亦非后天气相恋不住,故先天气之行止唯听命于后天气”(《道乡集》)。呼吸出入之气与内在元气这种相依相恋、互动共生关系,更易使人一谈到行气便联想到吐纳法了。

    吐纳行气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从行气的活动方式看,有直线式行气,有弥散式行气,有周天式行气。像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竹木医简《十问》中所说的“翕气之道,必致之末”,就是引导内气直线式的到达躯体的四肢末端;像“京黑先生行气法”,随着吸气和呼气,“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这便是弥散式的行气;像《行气玉佩铬》先通过多次吸气,渐渐引导内气至会阴,再通过呼气引导内气升至乾顶,前降后升,这便是周天式行气。
, http://www.100md.com
    从运用吸气和呼气的时限比例看,有长吸行气法,长呼行气法,呼吸并重行气法,闭气行气法等。长吸行气法如《寿人经·导引法》:“择极高极洁之地,取至清至和之气,由鼻息入者,冲于丹田;由口入者,冲于肠腹。或三或五或七皆可。”又如《养生法·导引法》:“每引气,心心念送至从脚趾头使气出。”长吸行气法主要是利用吸气时膈肌下降、吸气肌收缩的态势,以及它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内压力,将内气运行至下腹部或双脚下端。长呼行气法如《云笈七签》介绍的“昙鸾法师服气法”:“徐徐长呼气,一息二息,傍人闻气出入声”,“凡觉有痛痒处,便想从中而出”。著名的六字诀,则是用念字吐气的方法来强化呼气的疏泄作用。长呼行气法主要是利用腹肌收缩、膈肌上升、吸气肌复位的态势,以及它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内压力,让内气萌发并循经运行的。呼吸并重行气法,如“十六锭金”,吸气时引内气从乾顶下达丹田,呼气时从丹田开始,引内气经会阴沿督脉上抵乾顶,吸气和呼气均匀进行,没有侧重。闭气行气法的特点是在长吸和长呼之间,有一段较长的闭气时间,通过闭气时的内压力,让吸气时进入体内的大量清气布满脏腑胸膈,同时又使内气在脏腑经脉中活跃起来。《圣济总录》说,闭气时“以意推排,令气周布四肢,遍行一身,意得之者,手足皆热,常出汗”。这正是闭气行气法的最佳效果。古人还利用闭气时体内聚集大量清气、内气十分活跃的特点,用意念引导内气去进攻疾患之处。《鸡峰普济方》:“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养性延命录》也有“偶有疲倦不安,便引导闭气以攻所患”的记载。这是一种以治病为目的的特殊闭气行气法。
, 百拇医药
    总之,吐纳行气法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1.气息出入缓慢柔长。这有利于内气的萌动和运行。所谓“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理”(《圣济总录》)。2.系利用深呼吸运动时膈肌的升、降和腹肌的缩、张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内压力,对脏腑经脉不断进行良性激惹,以促使内气的集聚和运行。3.在吸气、呼气和闭气过程中,常结合意念存想以加强内气的循经运行。

    三、意念存想行气法。它是单纯运用意念存想去引导真气在体内运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即有以意引元气在“丹田之间运行”的记述。葛洪称之为“真人守身炼形之术”。意念行气有以下几种情况:1.意念全身行气。可以从头顶引气至四肢末端,像《慧苑音义》的“循身观”:“意想头顶、胸腹、背腿、四肢,从上而下,从后向前,反复循观意想九次。也可以从头顶引气至足,再从足引气升至头顶。”如《天隐

    共2页, 百拇医药(林书立)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