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303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魏文宁 胡 豫 绕 绘 熊丽丽 杨 锐 杨 焰
第1页

    参见附件(2228KB,5页)。

     [摘要]目的 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E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正常对照组(A组)38例,疾病组中相关凝血检查正常病例(B组)8例,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c组)21例,疑似DIC组(D组,凝血检查3项或以上,但未达到DIC诊断标准者)12例,符合DIC诊断病例(E组)23例。采用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IlgTime,TiFaCY),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LPS于37℃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A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成LSD-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性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受检病例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显示DIC、疑似DIC患者TF-PCA分别是(95.2±68.6)、(85.8±16.9)△s与正常组(30.4±25.1)△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 mRNA检测、TF-PcA抑制实验结果提示TiFaCT测定TF-PC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DIC和疑似D1C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对于DIC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8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