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265848
静坐法精义(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养生月刊》 2006年第6期
     问曰:最上乘禅既闻命矣,儒家之静坐亦有最上乘之境界乎?

    答曰:儒家亦有此种境界。程子曰,意必固我既亡之后,复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此为复性。/元诚论静云,一念不生,既不执持,又不蒙昧,三件犯着一件便不是(《明儒学案》卷三)。/高忠宪公曰,但自默观吾性,本来清净无物,不可自生缠扰。吾性本来完全具足,不可自疑亏欠;吾性本来荡平正直,不可自作迂曲;吾性本来广大无垠,不可自为局促;吾性本来光明照朗,不可自为迷昧;吾性本来易简直截,不可自增造作。又曰,人想到死去,一物无有,万念自然撇脱,然不如悟到性上一物无有,万念自无系累也。又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是吾人终身进德修业事也。然为善必须明善,乃为行著习察。何谓明善?善者性也,性者人生而静是也。人生而静时,胸中何曾有一物来!其营营扰扰者皆有知识以后,日添出来,非其本然也。既是添来,今宜减去,减之又减,以至于减无可减,方始是性,方始是善。何者?人心湛然无一物时,乃是仁义礼智也。为善者,乃是仁义礼智之事也。明此之谓明善,为此之谓为善。明之以立其体,为之以致其用。感而遂通者,原是寂然不动,本无一物也。以此复性,以此尽性,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高子遗书》三)。

    问:道家之静坐,其最上乘之境界若何?

    答曰:道家、儒家,本是一体,周、秦之交,始见分歧。故其最上乘之境界,亦大略相同。《庄子·大宗师》曰,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