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00067
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4期
     [问题的提出]

    “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高中阶段师生在学习之外的沟通甚少,师生间存在着不小的心理距离;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一定关系中进行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过程,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师生关系问题是高中生学习生活适应的一个重要问题。

    促进师生关系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又是主导,因而,以往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师生关系。由于师生间的沟通、交往是可逆的,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通过师生双方有效交往实现的,因此从高中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是可行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会使师生间的关系有怎样的改变,对学生自身有什么影响。

    [研究界定]

    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学生作为交往的主动者,有计划、有意识地主动接近老师,是一种与老师心灵上的沟通和对老师高层次的理解。

    [研究对象和方法]

    利用心理辅导课开展实验研究,宜川中学高一年级16个班级参加实验,804名学生,52名教师,按班级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历时一个学期。在实验组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内分为若干个学生活动小组,每组有5人左右,自愿组合。采用自然实验法,给实验组布置一定的任务,然后观察活动后的效果。再采用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了解实验组师生的心理感受和特点,用测验法分析、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特点。

    [实验过程及分析]

    (一)布置实验组完成任务

    在实验组中,创设师生彼此接纳、欣赏和尊重的环境和气氛,并要求其通过心理辅导课逐次完成下列任务。

    1.选定某一位或几位老师,把这些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观察。了解其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特点,并完成书面作业A——介绍被观察老师的特点和观察者的感受。

    2.采访老师。学生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提纲;记录具体采访内容,各活动小组在班级中交流采访情况,并完成书面作业B——介绍采访过程和采访者的感受。

    3.给被观察、被采访的老师写赞美短信——作业C。个体活动,找到老师值得肯定的长处,以老师能接受为原则,赞美老师。

    4.请老师为赞美信回音。学生拿到老师回复的短笺——作业D。

    5.请老师为另一位学生做积极评价。作业E——学生拿到老师的评价文字或记录。

    6.给另一位老师写积极评价——作业F。

    7.展示师生心灵对白。在班级壁报中展示部分作业B、C、D、E、F。

    8.实验组写整个活动感受——作业G。

    (二)对照组完成任务

    1.给老师写积极评价——作业F。

    2.请老师为另一位学生写评价——作业E。

    (三)实验活动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通过一系列活动作业有效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1.两组的作业E和作业F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师生双方评价内容深刻,范围相对广泛。把内容按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分类,发现实验组褒义词明显高于对照组,贬义词较少出现,中性词的使用两组差别不明显。

    2.用谈话法研究两组心理特点。发现实验组师生的相互评价中,“积极因子”均好于对照组。

    3.比较实验组内容相近的、前后两次的作业A与作业F,发现F总体明显优于A。说明通过活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提高。

    4.分析实验组作业G发现,大部分学生感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师生之间不再陌生,关系亲密了,增强了对老师的接纳感和自己的归属感。

    (四)问卷调查

    1.采用《你与老师相处过程中感到困扰的问题》测验(1),同时在两组中进行问卷调查、测验。

    2.自编问卷,18个题目,在实验组进行调查。

    (五)问卷测验统计分析

    发现高中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后,师生关系问题的困扰程度降低。

    1.据测验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困扰程度,两组间有明显差别,实验组比对照组低9.7个百分点。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少7.2个百分点;师生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低15.6个百分点;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低6.3个百分点。

    2.根据实验组自编问卷统计发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具有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它能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在心理方面成熟了许多;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与老师沟通给学生学业带来了改变。

    (1)有96%的学生认为,在实验活动中,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其中:

    39%的学生认为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

    24%的学生认为得到了老师的重视;

    11%的学生认为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

    12%的学生认为对老师多了一份尊重;

    14%的学生感到老师多了一份亲切;

    约4%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倾诉对象。

    (2)84%的学生认为,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活动对自己有积极影响,其中:

    近5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沟通给学业带来了改变,成绩也有所提高。他们认为“因为喜欢某老师,而喜欢了该学科的课程”;“上课能更认真听讲”;“ 学习上有沟通”;“上课效率提高”。

    38%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他们认为自己“与师长交往更坦然了”;“向老师问问题的顾虑少了”。

    7%的学生认为,此活动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影响。他们认为“更能看清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被老师深深打动……”;“引起深刻思考……”;“看问题更深入,办事情更稳重,发现了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一步发展的潜能。”

    (3)约29%的学生认为与老师有沟通很正常,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老师只是一种社会角色,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研究结论]

    1.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双方产生认同、理解和接纳,有助于建立新的、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师生关系。

    2.高中学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对教学活动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3.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师生关系问题困扰程度降低了,有利于学生完善情绪状态和人格以及身心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4.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对学生确有积极影响。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对高中生有积极作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金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