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020
“非典”提醒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6期
     焦虑症。焦虑是正常人一种情绪反应,凡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就是“焦虑”,如人们对“非典”的紧张情绪。但是,与正常人发生的焦虑不同,有些人在“非典”面前,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紧张,终日陷入惶惶不安,坐立不宁,内心异常痛苦,提心吊胆的心理体验中,甚至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早醒、梦魇等症状,这就患了焦虑症。

    疑病症。在“非典”时期,有些人确有头疼、乏力等躯体疾病,患者对此有思想顾虑和担心,产生情绪障碍,但是经过医生检查和说服后消除心理反应,不能视为疑病症。这属于“疾病心理反应”,这是临床上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有些人则不然,他们根本没有躯体疾病,却感觉异常,总感觉自己染上了“非典”,于是反复服药,反复求医,根本不听医生和他人劝说,这就患了疑病症。

    对于患病者而言,可能会同时出现以上几种症状,可以称之为“非典综合症”。

    我们该如何看待人们的这些行为反应呢?

    首先,在这种“非常时期”,人们产生害怕、担心、怀疑、恐惧等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其实,当人遇到紧张、危险的情景时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处于应激状态。

    其次,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性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自己感到紧张、危险、痛苦、悲伤的事件,如考试失败、失恋、亲人患重病或死亡、离异、事业挫折等。

    再次,人们的心理应激水平有差别。人对突如其来的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适应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有些人心理适应能力强,面对应激性事件所产生的应激性反应处于正常范围,而有些人心理适应能力弱,在应激性事件面前束手无策,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由于“非典”导致心理疾病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之所以有一些人患了“非典综合症”,或者因“非典”引发了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等心理疾病,往往与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弱有直接关系。

    “ 非典”作为一种应激性事件,提醒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使人获得健康的自我,健康的情绪,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合理的需要,广泛而稳定的兴趣,积极的心态,科学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做到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人们对应激性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对应激反应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付各种应激性事件。

    四、“非典” 提醒我们要加强道德健康教育

    在“ 非典”时期,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了战胜这场灾难,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采取了紧急措施,拿出了专项资金;为了战胜这场灾难,广大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救治患者,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战胜这场灾难,广大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进行研究,努力寻找战胜“非典”的办法;为了战胜这场灾难,有些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用于防治“非典”的药品和物品;为了战胜这场灾难,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国人并没有被“非典”吓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人从上到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从党中央、国务院所采取的坚决果断的措施中,从国家领导人关心人民生命的态度中,从广大人民群众捐款、捐物的自觉行动中,尤其是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踊跃报名、积极请战、日夜辛劳和无私奉献中,我们看到了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看到了团结协作、共渡难关的精神,看到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情谊,看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但是,有些人却冷眼旁观,把自己作为局外人。对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局势置若罔闻,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熟视无睹,对社会各界的积极行动无动于衷。这种冷漠、麻木的态度与当前的形势格格不入。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目无法纪,利用这个机会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他们生产销售伪劣药品、伪劣口罩等,坑害人们群众。有些人则哄抬商品价格,乘机谋取暴利,损害顾客的利益。这种违法、违纪的行为,影响恶劣,严重破坏抗击“非典”的工作。

    “ 非典”既是对党和政府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和每个人的考验。“非典”作为一种挑战,启示我们要加强道德和法纪教育。在任何一次严峻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这次的“非典”等。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以此为教材,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通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确保在危难关头能够齐心协力的迎接各种挑战。

    个人不能离开环境,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的健康可以促进环境健康,而环境健康又是确保人的健康的必要途径。个体健康有赖于环境健康。为此,我们应当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培养环境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健康的行为习惯,使人们都能够为创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社会作出努力,为营造健康的自然环境、健康的物质环境、健康的社会环境、健康的精神环境作出贡献。

    “ 非典”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场灾难。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面对“非典”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应当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应当把“非典”的发生作为一个警钟,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充实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意识,掌握健康技能,培养健康行为;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具有保健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关心集体和周围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健康行为。 (王希永 门广瑞)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