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9777
物理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4期
物理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非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课堂气氛的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伴有一定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背景,它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

    1.优化之一:激趣引入,留下悬念,制造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课堂气氛。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趣引入、巧妙设疑、留下悬念不仅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学生对此往往抱着浓厚的兴趣,都想解剖大自然蕴藏的一切秘密。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高中物理《重力》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问:地球不仅围绕太阳在转动,同时还不断地绕自己的地轴在转动,那么,为什么我们人能很安全地在地球表面生活而不被甩出去呢?装满货物的轮船从大西洋一端到另一端时,称重为何不同?是否被船员中途遗失了?如果没有重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行重力有关知识学习的目的。

    2.优化之二:教学中适当遗留“空白”,营造课内外积极探究的课堂气氛。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适当地在教学中遗留一些“空白”,设下疑问,促使学生课后思考,对发展的新事物进行课外资料的查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中物理《单摆》一课的教学中,在沙摆实验上,巧妙留下空白——木板不动,沙堆形状如何?不同快慢程度拉动木板,沙的曲线形状有何不同等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课外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小实验以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

    3.优化之三:采取讨论、比较、归纳、推理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例如在进行《运动合成和分解》中的渡河问题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讨论如何使船到对岸的位移最小,如何使船到对岸的时间最短,两者有何不同,有什么联系等等。最后比较归纳,推理出渡河问题的分解合成方法及形成最短时间和最小位移各自的条件。这样处理,比直接教给学生渡河问题的结论,效果要明显好得多,既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很好地解决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教学中教师人格魅力的优化

    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因此,每一名教师都有义务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自己完美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和形成的,这要求教师长时期不断地完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实现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物理学科付以全身心的热爱,深入钻研物理新教材和教学大纲及高考考纲,对自己的物理专业精益求精,系统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了解现代物理教学和应用的发展动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重点和要害,厚积薄发驾驭教学。其次,还要善于学习并模仿名优教师及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借鉴他们灵活处理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不拘一家,博采众长。当然,教师个人的一些个性特征,如教师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因素,也是充分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

    三、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优化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生关系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的交往是人与人的交流,它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他们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教师在学生面前应尽量淡化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的痕迹,取而代之的应是长辈般的严肃和慈祥,朋友般的亲密和关爱。

    2.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扩大“非权力”影响。

    (1)熟悉物理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本材料,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物理学科要求的语言表达不但要准确、实用,不拖泥带水外,最重要的是生动,能引起思考。教学中多用开放式的设问,如“你认为怎么样”,“你觉得该如何分析”,“接着会有什么现象”等,防止一味附和教师,找到答案还需说明理由。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若干个反面意见,要求学生加以辨别说明否定的理由,以考验学生的推理能力,甚至还可要求学生找出另一个与问题类似的情境,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理解并感受成功的快乐。

    3.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师生交往效果和教学效果。

    4.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5.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能力,建立师生间的“立体交往”模式。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技联系密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在课堂内外能与学生多多交流对日常物理知识和现象的看法,了解学生所好,上课举例时贴近生活实际,不但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上最理想的师生交往形式是“立体交往”,如下图所示:

    这种交往形式,允许学生发问和相互讨论,师生间能进行相互对话,开拓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不仅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使教与学相互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达到师生关系优化的目的。

    四、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的优化

    年近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做人、成才教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环境若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也是实现课堂心理环境优化的重要环节。

    1.教学中多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表扬,激励他们在其他方面也能同样积极主动、表现优秀。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很理解他们,于是自觉地去做不懈的努力。

    2.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学生的心理平衡。

    学生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同学问、老师间和家长间的关系,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扰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引导和处理,将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又正确地引导学生正视各种矛盾,勇敢积极地化解矛盾,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本文获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钭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