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9775
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形成原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4期
     编者按: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给一些学生冠以“差生”是相当普遍的,本文作者提出用“学生的落后行为”取代“差生”,表述了作者的观点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由于品德心理的偏差、学习心理的偏差和能力上的差异引起的落后行为各有其特点。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基础;学校教育的失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风气不正,大众传媒庸俗低级,严重地侵蚀青少年的灵魂。这些都是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会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尽快矫正落后行为。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扩招,使其在教学和管理上压力很大,面临的新问题较多。有些教师在谈论学生时,往往把一部分在某些方面行为比较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这其中有的学生是学习成绩差;有的是调皮不听话;有的是违法违纪受过处分……因此,被说成‘差生’的学生,其‘质’的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凭自己对“差生”的理解把某此学生说成“差生”,容易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差生”提法的片面性

    “差生”的提法有很大的片面性。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他各方面行为很好,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有的学生在学业上较差,其他行为上缺点也较多,但他们劳动积极,关心同学,与大家相处非常融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当好,是教师心目中的“优等生”,但他们不关心集体,缺乏与同学交往的热情,集体观念不够强。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差生”或“优等生”。笔者认为:说某学生存在“落后行为”就比称其是“差生”恰当。把定义人,改为定义人表现在某些方面的行为,就比较确切、科学。对在品德、学业方面均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有严重的、多方面的落后行为;对学习好,而某些方面较欠缺的学生,或者品德较好而学业等方面较欠缺的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有落后行为或偶尔有落后行为。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可对全体学生的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限制。

    二、“落后行为”提法的合理性

    由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人在行为表现上也必然存在差异。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落后的心理和行为任何人都可能存在,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若将阻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行为称为落后行为,从客观上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防止这些学生自以为行为“先进”而产生骄傲情绪,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也可以防止“差生”悲观失望,产生自卑感。学生“落后行为”的提法辩证地肯定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各方面配合教育,学生的落后行为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这种提法也有利于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增强责任感,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落后行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品德上和学习上的落后行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可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分析

    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受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结构,导致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的落后,他们不能进行自我矫正,特别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分析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尽快矫正落后行为。笔者认为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情况:

    1.由品德心理的偏差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具体表现是:这些学生的品德认识方面存在问题,把纪律看成是约束人的条条框框,认为诚实的人是“傻子”,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感兴趣,看同学争吵也觉得有趣,甚至搬弄是非,唆使同学吵架、打架;这些学生品德情感方面存在问题,不接受教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自卑,敏感而脆弱;这些学生品德意志方面存在问题,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急躁,往往使他们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一旦受到挫折,便丧失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不完善是导致落后行为的主要内因之一。

    2.由学习心理的偏差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成绩差等。具体表现是: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要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或兴趣保持不够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差,不愿动脑筋,由此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又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困难,学习成绩会更差。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不完善,学习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严重缺陷长期不能解决,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智力低下造成学习成绩差。

    3.由于能力上的差异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能力和技能是个人素质在接受事物的迅速程度、分析事物的深刻程度、判断事物的准确程度、处理事物的协调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技能的缺陷,往往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校学习,虽有教师指导,但自学也必不可少。自学能力差,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也将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导致对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差,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因此,能力较差也是阻碍学生进步的重要内因。

    四、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学生落后行为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其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包括同伴群体及各种大众传媒)等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

    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具体、鲜明、形象。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良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行为的结果,不问行为的原因和过程,一旦结果不好,不分析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子女,使子女失去了对父母的信赖,好事、坏事均瞒着父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良好的品行得不到必要的肯定和发展。

    2.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教育的失误,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初中阶段,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放松了德育,放松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发展不全面,长期存在着多方面的落后行为,且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有些学校的教师只关心“尖子”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任自流,结果是被重视的“尖子”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利健康人格的养成;被放弃的学生容易挫伤上进心,逐步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发展为自卑,自暴自弃,甚至形成消极对抗的问题心理和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讲究师生之间的情感效应。教师仅能教好少数学生,不能使智力正常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落后行为,是素质不够高的表现。学校教育的失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文中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医生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3.社会不良风气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社会风气不正,同伴群体的消极示范,是学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虽已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社会这个教育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社会风气不正,社会规范失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力,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社会文化规范失调,社会信息污染、黄色书刊、录像、录音等非法出版物泛滥,大众传媒庸俗低级,会严重地侵蚀青少年的灵魂,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生落后行为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将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用简单的训斥、责骂、处罚代替复杂细致的思想工作,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矫正落后行为,使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走上成才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高教园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陈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