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9728
走出自卑的阴影(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7期
     你来往了呢?

    萍:没有,她一直对我很不错,她说我很善良、随和。

    师:我也认为你很善良,会为别人着想。你曾经想出走,但因为怕父母亲责怪祖父母而没有走,是吗?而且,我在同学中也了解到他们对你的看法还是不错的,只是你不大跟别人说话,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跟你接近。人跟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记得吗?我在你们班级上过“最佳人缘儿”这一课,最佳人缘获得者一定是成绩最好或最漂亮的同学吗?(更新)

    萍:不是,小A成绩一般,但特别幽默,爱开玩笑;小B功课很好。还肯帮助人。

    师:对,这种幽默随和的人很受人欢迎。你可以主动去跟同学随便聊聊。(更新)

    萍:好的,其实我也希望朋友多些。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师:对以往你跟人相处的经历,你可以重新体会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试着换一种想法,并把它写在家庭作业本上。祖父母很喜欢你,一定能看到你很多优点与长处,回去以后把它们列出来。例如你照顾生病的祖父。你是那么富于同情心、重情义.这是独生子女难能可贵的品质:你喜欢和祖父母一起唱淮剧,并且唱得很不错,既体现了自已的才能。也给祖父母带来了欢乐。马克·吐温曾说:“如果没有人要赞扬你。你可以自己赞扬自己。”试一试好吗?

    萍由于自卑自责而引起压抑、焦虑的心态,因此我通过诸如此类一次又一次的会谈和家庭作业帮助她正视这些问题;同时鼓励她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使情绪、行为更具有适应性、合理性。

    家庭辅导

    由于许多不良认知都和家庭环境有关,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改善被辅导者的外部环境,这将更有利于其成长。征得萍的同意后,我与萍的家长进行了面谈,指出不当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和家长谈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例如如何帮助孩子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辅导等。

    以欢喜心面对生活,让自己充满自信

    接受辅导后,萍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自己不再害怕上学,不再害怕面对老师、父母与同学。她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把僵硬极端的观念逐步转向相对灵活的积极的态度与观念。以后,她顺利地升入了初三,性格逐步变得开朗起来。我在观察中发现她与同学相处融洽,与父母特别是父亲的交流增多,有时她会兴奋地告诉我,爸爸陪她去新华书店买书……其间,最宠爱她的祖父去世,她也能比较平静地对待,并告诉我,祖父在世时,她尽力作了陪护(这就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你不能改变一些事情,但你可以改变你的想法)。我为她的改变感到欣慰。

    毕业后,萍如愿进了一所职校。再见面时我发现她变得热情、开朗了,人也变得漂亮起来了,她对目前的自我状况感到满意。

    咨询后记

    从以上的背景资料和分析中,可以得知萍的不良认知(如负性自动思想、功能失调性假设)来源于过去的经历,同时与个性中的先天素质——抑郁质可能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由于她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她的情绪问题应看成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素质性和诱发性因素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但是,认知因素起着激发、增强问题情绪及行为的作用,认知曲解是她问题情绪的真正原因。因此,对她的不良认知进行干预是本案的关键。徐俊冕等学者指出:从片面的角度去判断现实与推测未来,就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因此,帮助萍找出、认识自己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就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本案采用了以贝克认知干预为主的综合辅导。贝克认知干预的重点是放在协同检验上,即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并采取适当步骤对来访者进行严格检验(想法、感觉、信念、态度),通过发现并纠正不良思维方式来达到认知重构的目的。认知的转变将使萍从根本上改变认知结构,优化内部语言,从而使她的情绪、行为得到调控,并趋于理性化。

    本案给我的启示是:

    1.案主的个性中有敏感、多疑、冲动、抑郁的倾向,又有出走、自杀的想法,及早进行危机干预是有必要的。

    2.案主的早期生活经历及个性中的缺陷形成了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负性自动思想产生的根基,它使案主不断地体验到了抑郁、焦虑、无能、挫败感等不良情绪。因此要尽可能把非理性信念的核心找出来。

    3.当发现不良情绪是认知曲解造成的,辅导者要设法让案主说清当时的情况(时间、地点、周围人物和具体事件),特别是要了解当时案主的内心对话是什么。不合理信念的鉴别、检验要反复做,才可能达到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的目的,使疗效持久。

    4.家庭认知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凡不能坚持家庭作业者,心理辅导则不是效果很差就是根本无效。

    5.必要时应给予案主生活、学习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辅导,使其增强自信心。

    6.学生不合理信念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有关,家庭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点 评

    按照精神分析的学说,童年的创伤会隐隐地影响人今后的成长。魏老师找到了女孩童年的痛苦经历,并以此作为切入口,运用理性情绪法,对她的非理性想法进行驳斥,层层推进,帮助她建立理性信念,使她从自贬走向自信。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心理危机的阶段,面临这些危机,他们往往觉得很无助,辅导目的就在于提高他们的应付能力和自助能力,在克服危机中获得成长。

    (点评人:吴增强)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 点评人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注释:

    ①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想法、态度等。其特征为绝对化的、任意推断、以偏盖全的思维方式。

    ②认知曲解:以片面的、僵硬的思维方式解释境遇或推断未来的变化。

    ③苏格拉底的逻辑式提问:即咨询者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来访者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错误,动摇原有的不恰当想法,接受新的解决方法或矫正其错误观念。 ④极端、价值、夸大、质疑、更新,这些是与非理性思维辩论的方式。

    ⑤认知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来访者的一种主动参与。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和练习新的认知结构,巩固会谈效果。

    ⑥负性自动思想:状态性的表层认知,貌似有理,内容消极,不经逻辑推理自动突现于脑中。

    ⑦功能失调性假设:特征性的深层认知,是早年形成的潜在认知结构、行为规则,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易改变。

    ⑧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同一性: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同一,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同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自我意识才能得以顺利发展。

    ⑨贝克:A.T.Beck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发展了认知治疗技术。

    ⑩协同检验:是与来访者共同识别、检验、评估非理性信念,进行认知重建的重要步骤。 (魏国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