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92
图画心理学应用于心理辅导的尝试(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来的好朋友一个个疏远了她。从此,她在班里过着“隐身人”的生活。我问;“那么你理想中的树应该是怎样的呢?”她看了一下窗外,看着窗外的桂花树她很快提笔,画下了左边的那棵树(见图4-1),尽管树干还是用铅笔,但她为树冠涂上了绿色。她说,这才是生命色。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她如何在生活中为自己增添生命色了。

    (二)家庭关系图分析举例

    图5:底部出了问题的“爱靴”

    女生H自述:我是单亲家庭,说这样一个家庭对我完全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是幸福的,我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失去他们的爱,反而,他们更加爱我,母亲照顾我,父亲的心也和我紧连在一起!父母还是朋友,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父母之间既然已经觉得不合适,就没有必要为了我而勉强在一起。而我的希望是他们也能幸福,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点评:读到这样的自述,除了惊讶,就是庆幸。惊讶于女生H的成熟,庆幸于父母离异没有带给她太多的伤害。画面表达了一种残缺的美。女儿永远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只是跟母亲过,所以心离母亲更近。“父母还是朋友”给了女儿一定的安全感,她也尽力在用她自己的方式维持着父母目前的这种状态。父母本来构筑了一个“靴子”一样的家,她呆在里面很安逸,而现在,靴子底部成了虚线,也许这就是“说这样一个家庭对我完全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的注释。的确,底部出了问题的靴子怎么穿都缺乏安全感。

    图6:心会跟爱一起走

    女生I自述:我家有五个人。爷爷、奶奶、爸爸、我、妈妈。我们家庭很和睦,所以我把我们圈在一颗心里,爸爸妈妈很敬重爷爷、奶奶,我在家里也很受宠爱。

    点评:这是一幅典型的温馨家庭图,女生I用了六种以上的色彩,表明她对家庭的认同感。结合画面,不难看出,爷爷、奶奶在家中居于中心地位,她的位置最高,这是她“受宠”的真实反映。相对而言,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偏低,不过好在整个大氛围不错。女生I要做的是给母亲多一点体贴与尊重。

    组图7:一样是父母的心肝

    不难看出,上面三幅画有一个共同特征:三位学生都把自己比作父母的“心肝”,用的是同一种表达形式,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特有写照。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目前城市普遍的家庭成员组合状况:三人世界。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的泛滥,这是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感悟与思考

    《心理画外音》为我开启了一扇辅导之门,我在工作中谨慎地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归功于图画心理学本身的魅力。在与近100个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给我许多感慨、许多思考。

    1.画图、释图的过程有助于自我探索。按照艾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处于“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认识“自我”被心理学家认为是青少年的“核心任务”。心理咨询专家杨眉说过,只有认识“我是谁”,才能确定“我能去哪里”。画图、释图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比较清醒地认识原始的、真实的自己,这就是“借图自助”。

    2.图画有助于打破辅导过程中遭遇的僵局。当你遇上防御心很强的学生时,图画是突破防御、打开心扉、促进沟通的有效媒介。文字或语言的表述毕竟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图画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后能脱下其“伪装” (本能的防御),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3.解释图画需要辅导者有相当的专业功底。辅导者务必先听作画者本人的解释,然后再进行提问,切忌猜,以免给作画者强烈的暗示;也不要按照书上所说生搬硬套;有时候图画只代表作画时的心境,不要套到作画者的任何时候。总之,图画是动态的,解释也是动态的,牢记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江心岛中学)

    编辑/张宝玲 (金明强)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