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63
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一、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心理因素

    众所周知,学困生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智力迟钝或者缺乏基本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消极的自我意象。一个学生的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类学生”的判断。现在的初一学生,早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经过小学四年的学习,有的学生碰到过许多次失败,对英语已经悲观失望,形成了“我是个失败者”的消极的自我意象。这部分学生虽然智力并不低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但由于他们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自强、自主的进取精神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导致了“学困”的现状。

    2.社会和家庭教育因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后,沾染上了不良的习气和不良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受,厌学逃学。有的离异家庭父母从不管教孩子,听之任之;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平时不大管,一旦出错就大打出手,导致学生更加厌学;有的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教育,误认为老师就是上帝,一切都应该由老师去解决。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学生们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3.教学条件及教学行为的因素

    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而且班级容量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统一要求,难以照顾到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初一英语较小学英语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部分初一新生在小学英语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较差,尤其是单词拼读已经成为一大问题。初一英语教师为了使学生对英语学科有足够的重视,过分夸大英语课程的难度和要求,无形之中使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

    二、初一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使学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归因倾向,重塑“成功型”自我意象

    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应用的目标是:在课堂师生交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反应给予适当的评定,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成败的原因,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归因,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并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他们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齐抓共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互敬互助,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正面教育与具体帮助相结合,千万不要体罚孩子。学校应有计划地请专家给家长讲授子女成才的规律,请教育子女有方的家长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或召开家长教子座谈会,向家长推荐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书籍。

    3.加强教学研究,逐渐磨合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灵活化。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可通过教唱英语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型,也可让学生自创歌曲进行语言练习。总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learing by doing),通过师生、生生积极互动,最终达到激发学困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2)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协商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授课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和难度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4.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教师应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自的智力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困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按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接纳、支持、宽松的课堂气氛。

    对学困生的关心不应是程序式、职业式的,而应该是朋友式的。与学困生真心诚意交朋友,让他们相信你、尊敬你、与你无话不谈,这不是职业式的几声问候就能得到的,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不光要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他们,而且在课外以至其他许多方面也应给予关爱。教师只有放下师长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英语学困生的内心,从而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新城中学)

    编辑/于 洪 (姚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