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7739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感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6期
     比,流动儿童的同伴接纳感更低,孤独感更高。对于流动儿童来说,与城市少年儿童的交往具有更为特殊的价值。城市少年儿童是他们感受和认识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城市同伴群体的归属感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和他们的城市适应状况。我们在扬州的调查中专门针对流动儿童与城市同伴的交往进行了考察。从总体状况来看,流动儿童与城市少年儿童的交往并不是很多。仅有25.2%的流动儿童回答“在我的好朋友中,有不少是城里的孩子”,而仅有18.9%的城市少年儿童回答“在我的好朋友中,有不少是农村来的同学”。可见,流动儿童的交往大多集中于“身份”比较一致的流动儿童之间,城市少年儿童仍是他们的“圈外人”。这些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来自城市的包容和尊重,他们的自卑心理就会加剧,从而产生“城市畏惧症”。

    3,自我身份认同混乱。流动儿童在心理上远远没有真正融入城市,部分流动儿童甚至在身份认同上产生矛盾和困惑,成为“双重边缘人”。访谈中发现,虽然很多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了很久,已经相当熟悉城市生活,但当我们问他是哪里人时,有很多孩子还是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外地人”,有的甚至犹豫着说:“我也说不清楚我喜欢哪里。”有的孩子虽然说想留在城市生活,但谈话中却一口一个“我们农村人”。这说明户籍依然是孩子们确定自我身份的重要标志。自我身份定位的不确定性往往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压力,在同伴交往中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质也就潜滋暗长了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