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7671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8期
     (三)面对新课程中评价思维的改变,学生必须不断提高对行为的预期

    首先,新课程的评价取向是发展性的,即强调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要求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缺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防止产生不确定性,引起紧张,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其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所以,学生必须使自身的效能信念发生内在的改变,提高行为的预期,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才能达到这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设置适当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成功经验的体验

    班杜拉指出,个体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经验可以促进个体建立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内化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中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