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7570
建立中国本土化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的探索(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11期
     〔摘要〕 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方法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体系的发展性、引进与开发测量工具等方面入手建立中国本土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服务方法;中小学生;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13-03

    心理健康服务方法是矫治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和操作技术,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状况能较好地体现专业人员、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服务水平。美国的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技术主要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四大理论和方法体系。欧美国家最初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的特殊教育班级。随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多,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和方法也逐渐拓展,包括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和进行心理测试来进行心理诊断、多个咨询者之间的交流会诊、运用一系列方法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等。

    由于个体之间成长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人的心理即具有人类共有的类特性,更具有民族性和个体性,也由于中国人的人格研究由于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形成了植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实际问题,如“面子”、“人情观”和“孝道”等,因此有必要突破西方心理学的框架,从中国文化中、从生活实践中去寻找满足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技术与方法问题。西方研究者也发现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和技术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所以,研究建立中国本土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