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790
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7期
     〔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研究、干预方案研究作一述评,发现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研究工具缺乏合理性、方法比较单一、干预训练缺乏实践性、研究范围狭小、研究视角狭窄等方面的不足。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编制符合中国人人格特点、符合残疾人心理发展特点的量表,在掌握残疾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干预来预防心理障碍,同时,注重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心理健康;聋哑学生;述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7-0014-03

    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相对于他们已经存在的生理上的不幸,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幸福生活的一种弥补,也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由于聋哑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部分,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既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我国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作一述评,为以后的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10年来研究现状

    近10年来我国的研究主要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方面。

    1.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研究

    我国目前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所得出的结论也略有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或正常,如张颉通过多种调查方法(问卷法、教育观察活动、个案实证研究法、访谈法、组织活动法等)、张宇迪等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的调查研究认为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刘毅玮等人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二是发现聋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差于一般中学生。如冯年琴的研究发现聋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中学生明显差,躯体化、强迫、偏执是他们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而林于萍的研究反映出聋哑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焦虑程度高于普通学生。

    2.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任何个性的发展所受的影响差不多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诸如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社会支持等情境因素;二是个体自身的内部因素等。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也基本上分为这两类。刘毅玮等人的调查发现家庭环境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李强等人还发现家庭经济和大学生的专业也是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杨素华发现,主观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他认为残疾学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且无论来自哪一方面的支持或何种支持,都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危机。冯年琴等人认为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自身因素包括耳聋因素和言语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是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聋生心理问题的防治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项综合工程。

    也有研究扩展到了人格特征与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熊昌娥等人的研究发现,聋哑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孤独水平明显偏离正常,聋哑学生的孤独水平与人格、家庭因素可能相关。胡立荣等人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聋哑学生进行测评,研究发现聋哑学生的心理特征明显有别于正常学生,聋哑学生社交焦虑、自尊心、孤独感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陶新华等人的研究认为,学业压力、应对方式、内部成就动机和外部成就动机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且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

    3.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研究

    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对策目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二是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术。

    学校教育如何能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其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这是许多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教育可以帮助聋哑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挑战和他们应承担的责任,促进聋哑学生自身社会、情绪、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必要的技能,包括调节情绪、作决策、解决问题等。学者王雁认为生活技能教育能促进能力的学习,有助于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完美状态。生活技能赋予个人渴望以健康的方式,并有能力有机会以健康的方式制定自己的行为,使聋生避免不健康的行为,并且以健康的个体进入成年期。马宏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摩教学、开设体育选项课、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等干预手段进行实验干预,发现体育教育的干预手段,不仅使聋人学生的应付方式、自我效能等心理特征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整体上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陈光华等人采用第二课堂活动对聋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干预训练,干预后聋生在躯体、抑郁、偏执三个因子症状上显著降低,团体干预活动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些学者也认为心理咨询的一些治疗方法也可以适用于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来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陈顺森等人认为可以利用箱庭疗法独特的游戏性质及其非言语特性,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聋生在“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里,通过玩沙、水和玩具模型,统合聋生的感觉,调节社会认知,帮助宣泄情绪、表现心理,激活心理治愈力,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郝振君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合于以认知发展水平滞后、言语和社交能力发展受阻、情感发展存在偏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格发展不够健全的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原则、方法用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有众多的研究在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综合这些研究也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研究工具缺乏合理性、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的训练缺乏实践性、研究范围狭小、研究视角狭窄等方面。

    1.研究工具缺乏合理性

    我国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许多研究存在分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测量工具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导致的,大多数研究者基于自己研究的视角而选择量表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导致在不同的调查中造成很大的结果差异。此外,一些学者采用了一些研究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量表来研究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由于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从而造成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不能够被很好地反映出来。其次,研究者们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多为SCL-90、MHT 等问卷。这些问卷的施测对象通常是成年人,直接用于聋哑学生身上,信度及效度有待商榷。徐美贞也认为,标准化诊断工具的修订和有关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应成为当前我国聋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目前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采用了量化的研究,虽然定量研究因其能较客观地提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定量方法也有自身不能摆脱的局限性。由于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为了透过许多的表面现象而挖掘更多隐秘的线索,力求保证研究的全面性,针对他们的研究应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或者运用综合方法来进行测评,如投射测验、作业法、作品分析法以及活动法,等等。 (李 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