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789
我不想孤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7期
     〔关键词〕个案;初中生;人际交往;认知行为疗法

    一个初冬的中午,咨询室来了初二的女生小君。小君是我校的学习尖子,平时校园的荣誉榜上总能见着她的名字,虽然之前不曾有过深入的接触,但印象中这样的女孩应该是阳光开朗、充满自信的,但今天看到她却眉头紧锁、面带愁容,脚步沉重,我感觉到她心里可能承受着某种煎熬和痛苦。

    我马上让小君坐下,给她泡了杯热茶,她小口小口地喝着,我耐心地等着她开口说话,迟疑了一会,小君终于开口了:“老师,我想转学!”

    被孤立的小君

    “什么原因呢?”我问道。

    “我太孤单了,班级中的同学都不理我,我没有朋友。”小君说着眼睛就红了:“ 昨天,有同学搞恶作剧,把一只死蟑螂放在了我的书桌里……” 说着小君便抽泣起来。

    我没有打断小君的哭泣,内心的委屈和痛苦随着泪水一起排出体外,是一种很好的疏泄方式。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堪和痛苦的经历,那你想一想之前有没有得罪过同学?”我轻轻地问道。

    “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我原来是班长,负责管理班级同学的纪律,他们觉得我管得太严了。但这个学期,我已经把班长职务给辞了,应该没有再得罪同学的理由了,但是还是没有人愿意理我。”

    “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以前你有没有朋友呢?”

    “预备班的时候还是有好几个女生很谈得来的。但升了初一以后,我发现原来要好的女生都疏远了我,上了初二后我觉得连男生都不太爱理我了。现在下课、放学的时间,我都是一个人走,有时我也会邀请别的同学跟我一起吃饭,但是没有人理我,我觉得特别孤单。”

    “小君,你自己分析一下大概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我太优秀了吧,几次考试我都是年级第一名,老师总是表扬我,他们心理不平衡。另外,我做了两年的班长,管理班级总归要得罪人的。大概就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吧。”

    小君说着,眼睛里闪动着光芒,看得出她对自己的学业和能力是相当自信的。小君将自己被孤立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别人的妒忌和班级管理等客观原因方面,显然是不全面的。

    午休的时间总是特别短暂,第一次的咨询到此为止了,我们约定了下次谈话的时间。

    分秒必争的小君

    几天后,小君如约而至。

    “最近情况如何?”我问道。

    “还是老样子。”小君无奈地摇了摇头。

    “小君,上次你说别人不理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太优秀了,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我尝试让小君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原因。

    “嗯。”小君低下头沉思了很久,“可能是因为我和他们不太有共同语言吧!平时同学们总爱谈明星、流行歌曲或者热播电视剧什么的,我不喜欢这些,所以插不上话。”

    “那你平时的业余时间在干什么呢?”

    “写作业、弹钢琴和练书法。”

    “哦,都是很高雅的活动,你很喜欢这些吗?”

    “谈不上喜欢,是习惯了,钢琴和书法都是爸爸妈妈从小让我练的,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不要像别的孩子那样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那么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呢?”

    “就是看书、学习、练琴、写书法呗!”

    “那你有没有休息或者玩的时间呢?”

    “玩!为什么要玩?多浪费时间啊!”

    听了小君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13岁,应该是充满着欢乐和童真的年纪,但从小君的话语中我读到是一种压力和紧迫感,这种压力犹如一种人工助长剂,催得小君如同试验田里的麦子般尽快成熟,但被人工催熟的麦子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事情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了。原来小君的父母都是从外地到上海来打拼的高级知识分子,一直以来发展得并不如意,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小君的管教相当严格,从来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同学玩,让小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父母对小君的期望和要求,犹如枷锁一般牢牢地禁锢住了小君的心灵,以致小君除了注重学习以外,对其余的事情都不关注。我又通过班里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君,大家对小君的评价都很一致:学习很优秀,但为人比较刻板、冷漠、孤傲、自私,平时总是对大家凶巴巴、冷冰冰的,经常用命令式的口吻对人说话。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远离了她。

    解铃还需系铃人

    小君自述自己在静下来的时候,常常会有莫名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其实小君对同学的凶巴巴、冷冰冰的背后涌动着的是内心的不安,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以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给青少年带来消极不良的情感。小君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早干预的话,很有可能会给她将来的人生留下阴影。

    面对小君的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辅导步骤:

    1.调整认知,通过自我内省和他人客观评价重建自我认识

    在第五次辅导的时候,我让小君完成了“自我分析表”,表中有“现在的我”“理想的我”“别人眼中的我”三个部分。小君对“现在的我”的描述是:“学习好、孤独、不开心”;小君憧憬的“理想中的我”是:“生活快乐,拥有朋友,学业成功”等。看得出,小君在内心很渴望朋友,希望被同伴接纳、尊重和肯定。

    我拿出班级学生给小君的建议:“想看看同学们对你的评价和建议吗?”小君急切地点了点头。

    “小君成绩超好,但对人有点儿冷。”

    “小君挺有能力的,希望她工作时能温柔点儿,不要再对我吼叫了。”

    “希望小君平时路过我的时候能跟我打招呼!”

    “小君学习能力很强,希望下次我请教她的时候,能对我耐心点儿。”

    “小君平时再多一点儿微笑就好了!”

    “希望小君能把自己的学习秘笈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君看了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后,低下头沉默了良久。

    “其实同学们对你还是很肯定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面大家都对你挺佩服的,但要想成为朋友光有‘服’是不行的,朋友之间应该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你能先跨出一步,主动地对同学们笑一笑,打一声招呼,也许情况就会有变化。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

    小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通过自我分析表,小君对自我进行了重新思考。虽然小君之前已经知道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缺陷,但不清楚该怎么做才能赢得友谊,通过“别人眼中的我”小君进一步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2.布置行为训练家庭作业

    在第六次辅导时,我给小君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小君每天完成如下内容,并记录完成时的内心感受:每天主动和班里的10位同学笑一笑;每天主动帮助同学做一件事情; 走路时尽可能和路过的同学打招呼。

    当小君再来辅导的时候,神情明显比前几次放松了许多,她自述完成这些作业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而且很多同学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善,小君感到一种未曾体验过的快乐。

    3.联系家长,取得家庭支持

    针对小君目前的情况,寻求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将小君目前所碰到的问题和问题的进展情况向小君的父母作了说明,并希望其父母能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小君能有时间享受属于少年的欢乐;也希望父母能加强与小君的交流,多了解小君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关注小君身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辅导后记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君兴高采烈地跑进咨询室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这次学校推选‘校园十佳学生’,我被同学们推荐为候选人。”看着小君的笑容,一种幸福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但愿小君不再孤单,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拥有更多的伙伴。(稿件编号:091214008)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201101,电邮:panpanpada@sina.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潘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