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787
离异家庭孩子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技巧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7期
     〔关键词〕离婚家庭;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师生关系

    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共有170多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比上年同期增长10% 以上。中国环球网2009年9月报道,北京是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为39%;其次为上海,离婚率为38%;第三位是深圳,离婚率约为36%;第四位是广州,离婚率为35%;第五位是厦门,离婚率为34%。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离婚率正在呈加速攀升的态势。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妻离子哭"的情况非常普遍,受伤害的儿童越来越多。我所在学校就有不少父母离异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抚慰这些"受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健康地发展。

    一、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勃特·索尔尼特认为:"离婚是威胁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克认为:离婚的创伤对于孩子来讲仅次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当孩子们当发觉自己的父母要离异时,感受到的是重大损失,孩子们会觉得受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的控制,而这个力量伤害了他们年幼、稚嫩的精神世界。

    有些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为孤独、忧郁、情绪消沉;有的变为粗暴、烦躁。有的儿童在消极情绪持续、强烈作用下,出现了心理疾病。

    父母离婚对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的大小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对父母感情依赖的程度,对父母感情依赖越重,所受的精神创伤也越重。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几位学者在一项关于父母离婚对子女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接受调查的离婚家庭中,约37%的儿童在父母离婚5年之后,心理上的创伤尚未消失。这些孩子情绪低落,内心经常希望父母复婚。29%的孩子"勉强对付、努力熬过艰难时期"。只有34%的孩子"对生活感到满足愉快,能很好适应新情况,在学校和同学之中表现正常良好。"由此可见,父母离异后给近70%的孩子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班学生晓东就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晓东爸爸是个老实人,文化不高,做事、干活很卖力。晓东妈妈婚前就是看中晓东爸爸忠厚老实,认为这样的男人放心可靠便嫁给了他。后来,晓东妈妈对晓东爸爸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认为和他一起生活不合适,执意要求离婚。在晓东五岁时,他们离婚了。幼小的晓东拉着妈妈的衣服,哭着大叫:"妈妈不要离开我!妈妈不要走!"可是妈妈却头也不回地走了。晓东虽然已经上三年级,父母离婚的事情已经过去四年了,但心中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二、离异家庭的孩子应该得到哪些关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

    1.用爱心抚慰创伤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爱心去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平时,我比较注意发现晓东身上的"闪光点",以激励他建立自信。在学习上,我引导学生们多帮助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天冷了,我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出去秋游,我把自己的零食给他吃,让他感受到同学情、师生情无处不在。

    2.用交流激励进步

    我对晓东进行家访,先和晓东的奶奶进行了沟通,我告诉她,对孙子不能百依百顺,要让晓东懂得照顾、孝敬长辈,要懂得爱家和节俭等。然后,我和晓东的爸爸进行了交流。我请晓东的爸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来陪陪孩子,不要打孩子。在学校,我也常常与晓东谈心交流,引导激励他不断进步,使他逐渐自立自主。

    3.用时机代替说教

    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启发诱导学生。一次,在学校走廊上,晓东主动把掉在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进垃圾筒,这一幕正好被值周老师看到了。在周一的晨会上,值周老师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了他,从此晓东非常愿意为班级、为同学服务。

    晓东家境比较贫寒,奶奶做好了早饭,他常常舍不得吃。我多次告诉他不吃早饭的危害,但他还是饿着肚子来上学。当班上的学生把节约下来的零用钱为他买早点时,晓东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

    通过有效的心理引导,晓东同学的学习、品行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关爱和教育,怎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我认为,应该用师生情、友情弥补亲情,用我们鼓励的眼神、诚恳的表扬、会心的微笑,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势,使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稿件编号:100331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322000,电邮:964162355@qq.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