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190
中小学心理教师作用发挥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0期
     [摘要]心理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作用发挥表现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干预性心理辅导、优化学校心理环境、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科研的策划者与实施者几个方面。有效发挥心理教师的作用,有益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作用发挥;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0-0012-03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取决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发展。心理教师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究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954年8月,美国心理学会(简称APA)确定了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认为学校心理学家应发挥5个方面的作用:评定和解释儿童智力、社会和情绪发展;帮助鉴别特殊儿童,与其他专家协作开发个别化教程;发展有利于全体儿童学习与适应的方法;鼓励和发起科研,解释解决学校问题的科研成果;诊断教育和个人问题,提出补救方案。

    1985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简称NASP)根据自身的方针和标准对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学校心理学家是受过专门培训的职业工作者,他们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教育者、家长及其他心理健康人员协调行动,共同为学生创造安全、健康、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环境。

    我国学者张侃认为,我们国家的心理教师应该做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普遍的辅导,二是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个别辅导,三是应对个别的极端情况。

    贾晓波认为,同传统观念相比,心理教师的角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传统的德育工作者转为新型的心理辅导员;2.由学生人身安全的监护者转为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3.由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者转为个性发展的促进者;4.由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平等沟通的知心朋友。

    虽然人们对学校心理学者(心理教师)的角色作用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了这样几个主要方面:从服务对象来看,有学生,有教师,有家长还有学校的管理者。学生又分为三类,即全体学生、目标学生群体和高危学生群体。从服务内容来看,就学生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社会交往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自我成长和生涯发展;第二是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危机问题,包括学生课堂学习和行为问题、同伴关系不良、情绪失调、校园暴力、少女怀孕,以及环境不利儿童的辅导。让有问题的学生获得健康,让健康的学生获得发展,让健康发展的学生获得幸福是学校心理教师的至上追求和服务要旨。就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而言,主要是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下面就心理教师的角色作用进行具体论述。

    一、发展性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发展性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辅导内容包括教育资源的开发、自我认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的训练和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等。

    发展性心理辅导遵循“可预见性”的原则。预防指的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一般来说,大多数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如测验、咨询等均是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的反应,特别是在普遍存在的“救火者”理念下,干预服务占据了目前心理教师工作的大部分。学校心理教师的满意感常常来自于成功地帮助某个学生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或促成其人格的改变。其实这并不是这个专业的最高成就,和全体学生比较起来,个体学生的改变只是一个小小的成绩。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不是为学生预备百科全书式的问题解决指南,而是帮助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包括认识问题、探索问题、选择问题解决的适当方法,并培养承担问题解决后果的勇气。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这种能力,这是心理教师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把握“可预见性”的原则,把处理学生心理、行为、社会问题时的事后处理习惯,变成事先准备、防患于未然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既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着服务对象上门求助,要积极地、主动地为他们设计教育活动,又要时刻记住以民主的姿态工作,没有命令、没有要求、没有权威,只有“予”而没有“取”,与学生如朋友般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为了服务对象的利益而工作。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可以“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注重实效性,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所谓合理,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育内容,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充实教育内容。另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的紧密配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还需要提高科任教师的素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必要的时间、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必要的舆论环境,给科任教师比较大的自主权等。

    二、干预性心理辅导

    所谓干预性心理辅导,指的是对部分在学习上、心理上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进行干预,以尽早确定问题的性质,及早发现学习与行为的不良症状。

    收集学生信息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前提。心理教师由于其拥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在评价学生、获取客观信息方面有优势。特别是由于心理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其他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比别的教师更有可能得到学生的更隐蔽、更细致、更个人化的信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筛选性测验,即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访谈、观察、行为测量等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发 (徐颖哲 李玉荣 王春玲 孙永旭)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