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169
学生厌学为哪般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厌学;原因;措施

    当前,学生厌学已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虽然教师和家长使用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学习,但是很多情况下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有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负担,一上课就头痛,一拿书本就犯困,成绩也上不去。有的学生还会因此而辍学。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呢?

    1.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虽然有许多学生主观上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学习的过程毕竟是很艰苦的,是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而目前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想继续坚持下去,意志十分薄弱,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就后退,不愿意去学习、去思考,长期下去,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就很有可能导致厌学。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和老师学的,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学习的。他们觉得自己学习是在帮助父母和老师完成任务,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好。

    3.父母的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班里最好的,在学校也是出类拔萃的,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门门功课都优秀,时间长了,家长的这种做法无疑会变成孩子肩上承受不起的压力,所以,他们一到考试就紧张,一考不好就害怕,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厌恶。

    4.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师生之间的情感淡薄。学生喜欢学哪门学科,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教师及其教学方法比较认同,和这位教师的情感也比较深厚。

    二、如何应对学生厌学现象

    1.让学生接受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学生如果讨厌某位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讨厌那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疏导学生的偏差心理,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值得信任,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教师所授课程也就有了兴趣。

    2.从简单的练习开始,积极地鼓励她们。“哀莫大于心死”,厌学的学生对自己常持悲观的态度,对学习没有信心,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对这样的学生,过多的批评指责只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自暴自弃。教师应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沉睡”的自信心逐渐复苏。教师要时刻记住“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能让一个在学习上自卑的学生挺起胸膛来”。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处处消极被动,在课堂上也只当观众,不积极参与。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摸准他们的脉搏,因人而异地制订适当的目标,并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摘桃子”。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激励他们小步幅前进,消除厌学心理,恢复学习的信心。

    当然,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注意避免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和评价。这样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鞭策他们不断前进,以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4.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他们的兴趣不在学科知识上;或许他们的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或许有的学生兴趣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教师应在平时注意多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之后,想办法引导学生不断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学生的兴趣中心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

    5.及时与家长沟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厌学的孩子回家之后往往贪玩、急躁、不做作业,即使做了也是应付了事,所以,在家中家长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上的一些顾虑,消除厌学心理。

    6.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成功的机会,以此来带动他们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教师要注意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从厌学的边缘拉回来。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 (刘建生 靳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