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2833
播下积极的种子(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1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堂教学;积极心理

    “这是心理课吗?”

    每次参加心理评课活动,都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心理课?心理课又该如何上?这也许是智者见智的问题。翻看一些“心理课堂评价表”,发现大都是从学科教学课堂评价表移植过来的,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要求心理课,自然学科倾向明显了。也有的心理课怎么看都像班会课、思品课,思想灌输的痕迹太重。

    实际上,心理教育有其内在的要求,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调整、问题的化解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自有其规律,围绕这些规律展开的心理课堂才是真正的心理课。

    让心理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播下积极的种子;体验深刻的情感;引导自主的思考。

    一、课堂是一种孕育:种子理论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说,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它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她有个非常著名的“种子”理论,认为人性本善,生命是非常可贵美好的,就如同一粒种子,它内蕴了全部成长的潜在资源,但需要外界适当的条件帮助它才能很好成长。萨提亚的目标是提升每个人内在的潜能,唤醒沉睡的梦想,使人人发展得更完善。

    心理课堂既要激发学生生命种子的发芽、成长,同时也要播下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这些种子的作用我们或许现在看不到,但将来他们一定会发芽的。

    1.浓缩成一句话

    在每节课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