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1448
干扰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的元认知策略应对(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4期
     〔摘要〕二语习得的非母语性质会使学习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因素,包括情绪因素、学习动机和语言负迁移现象。它们对二语习得形成干扰,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元认知策略从元认知活动衍生而来,主要由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组成,教师和学生掌握并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干扰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克服因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二语习得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二语习得;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08-03

    在二语习得中,由于其非母语性质,会使学习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因素,包括情绪因素、学习动机和语言负迁移现象。它们对二语习得形成一定的干扰,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元认知策略从元认知活动衍生而来,主要由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组成。多项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掌握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干扰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克服因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二语习得效果。

    一、元认知策略及其优势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相关活动的知识,既包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也包括对这些过程的积极监控和调节。”[1]Ellis(1994)认为元认知策略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来对语言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因此具有管理功能[2]。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对自己的能力、需求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目标、资源、策略等作出决策;监控策略就是主体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以期达到预定目标;评价策略是将学习情况与预定目标相对照并随时反思改进的过程。所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关键。

    在二语习得中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是元认知活动的一部分,是学习者以自身学习过程为对象,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策略进行认知、统筹、整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是调整和自我管理认知过程的方法。因此,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同时也是一个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积极安排、监控、调节的过程。许多研究都证明元认知策略对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O’Malley和Chamot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3]。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对这些因素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因而成为高层次的、核心的、关键性的要素,与最终学习结果直接相关。元认知对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已得到研究证实[4]。

    二、干扰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干扰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

    1.情绪因素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The Yerks—Dobson Law)表明,情绪的高低变化和认知操作的难易程度影响着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效果。随着认知内容难度的增加,高水平的情绪状态越能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激发、改善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学习动机,提高二语认知效率;不良的情绪状态则阻碍、减弱和中断学习者的智力活动,削弱学习兴趣,降低二语认知效率。

    (1)积极情绪促进认知

    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满意等能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5]。情绪与注意有着密切联系。弗瑞克森研究发现在快乐、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也就是说,积极情绪能促使学生突破认知的阻碍,扩大个体的注意范围,使个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思考和行动。相反,消极情绪会缩小个体的认知广度,使个体在应对困难时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焦虑情绪,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而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焦虑引起的恐惧和不安心理会对学习者造成干扰。

    (2)积极情绪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

    在一个学习集体中,积极情绪不仅对个人有重要作用,对集体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个体的积极情绪相互感染和传递,能促进集体的学习氛围。同时,课堂的和谐氛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也有助于降低学生的人际焦虑,学生间更愿意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师生间、生生间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促进积极的情绪体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学习动机

    就二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的保持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来自于自身的内驱力,还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成功是个人达到了预期目的,达成了个人愿望,既需要内部条件的支持,也要有外部环境的配合。对学生来说,成功直接导致获得成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乐于主动积极克服困难来解决问题。当问题得以解决时,自我效能感得以加强,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促使其取得成功。如果个体能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归因,个体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个体会以更大的成就动机来面对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体验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正强化,其根源来自于成功,同时,它又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础之一。当学习个体形成了成功体验—学习动机—成功—获得成功体验的良性循环,学生则更易具有学习热情,更易获得成功。

    3.母语负迁移现象

    迁移(transfer)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传统课题。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建立在学习者已经掌握母语语言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及语义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母语迁移。迁移又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则产生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干扰了新知识的获得,就是负迁移。对于母语迁移,同样存在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和规则与目的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增大,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实际存在差别时,则产生干扰(interference),即为母语的负迁移。负迁移会造成语言学习困难或导致错误,对二语习得形成阻碍。

    三、 二语习得的负面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

    二语习得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在于它的非母语性质。二语学习者面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完全陌生的语言,必然产生巨大的抗拒心理。这种抗拒心理随语言知识的难度、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水平、个性等导致不同的负面情绪,干扰着二语习得的顺利进行。

    二语习得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由于文化不同产生的不适应,导致学习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的心理反应, 受到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他们在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在二语习得上,会直接导致产生消极情绪、学习动机降低,产生语言负迁移现象,严重影响二语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责任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元认知意识,能够运用元认知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授予学习者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习者掌握元认知策略,运用元认知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信心,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在积极情绪的促进下,改善自身的学习,突破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者林罗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