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0794
巧设六型作业 规避负迁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7期
巧设六型作业   规避负迁移
巧设六型作业   规避负迁移

     〔关键词〕新课改;六型作业;规避;负迁移

    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类。所谓正迁移,即积极的迁移,是指学生把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去,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去,出现知识的混淆、窜位或张冠李戴的现象,不能注意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异,不能注意条件的变迁,从而导致在解决新问题时自以为是、生搬硬套,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在新的情景中往往难以灵活地思考,容易使思维过程缺乏创造性,这就是负迁移。

    下面,我们以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为例,来谈谈规避学生负迁移的六型作业设计策略。

    一、巧设实验型作业,消除因思维定势引发的负迁移

    学生从小到大获得了许多生活经验,其中有部分是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但某些物理感性认识却与物理科学不相符。这就使得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理论的学习造成负迁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型作业,以帮助学生消除因思维定势而引发的负迁移。

    例如,在讲失重这节内容时,很多学生认为:“水受重力的作用才会喷出。只要受到重力作用,水就会一直流下来。”针对这个错误的思维定势,我们在课前布置了如下实验型作业:请学生们找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然后在瓶壁或瓶底上钻些小孔,观察实验现象;然后,使瓶子处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斜抛等运动状态中,观察此时的实验现象。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与观察,不仅能消除学生“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思维定势,而且还有助于纠正他们“向上运动时超重,向下运动时失重”的负迁移。

    二、巧设对比型作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