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44317
我的孩子是“邪教教主”吗(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6期
     (三)成人感——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父母的说教和过度关心有时会产生反感。在情绪激动时发生顶撞老师的现象,甚至对学校产生反抗情绪,这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十分强烈。处于青春期的晓吉将心理封闭起来,把注意力过多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愿与长辈透露内心,他想寻求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但如果找不到,他也宁愿独来独往。他主观上希望遵守学校规则,但客观上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鲁莽行事,陷入自制与冲动的矛盾。晓吉在课堂上的不服气,坚持己见,与老师的顶撞和冲突,以及在班主任训诫下的悔悟,说明他的意志发展不成熟,这都体现了青春期典型的心理特点。

    (四)迷茫,厌学——美好与现实的矛盾

    在妈妈眼里,晓吉立志要考大学的决心和现在的迷茫状态以及懒散的学习态度形成较大的反差,让妈妈感觉孩子太善变。晓吉在阅读了名人自传后,把一些名人奉为偶像,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杰出人物,说明他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但在学校里,要应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各种考试,他又觉得压力负担过重,学习太苦,难以坚持,产生厌学心理。他追求名人成名后的光环及众星捧月的成就感,却对实现理想要付出的艰苦劳动想得不多,行动力不足。在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不受重视或自尊心受挫的校园事件时,例如学校的宿舍换床和年级根据成绩的分班等事件让晓吉产生了一些非理性和负面的想法,萌发出“反正学校不重视我”“我是垃圾学生,想扔哪个班就扔哪个班”“即使我努力,也不一定有用”等负性想法,在这些负性想法的影响下出现学习懒散,拖拉的现象,甚至自暴自弃的态度。
, 百拇医药
    二、看待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视角

    (一)相信孩子的善——以成长发展的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

    晓吉妈妈在谈话中强调晓吉的种种劣迹,其实这给晓吉定了标签——他是一个“问题”孩子。班主任在描述中也提到各科教师对晓吉的学习态度感到头疼,把他视为异类,无怪乎同学叫他“邪教教主”。如果一开始戴着有色眼镜看晓吉,就不会发现晓吉身上善的部分。我们应以成长发展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现在行为不良,不代表永久行为不良;学生现在没有变化,有可能他在变化的过程中。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发生后,我们不应过多关注孩子行为问题本身,而应深入挖掘背后的信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點。如果只是一味批评和责备,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从大的方向看,晓吉仍然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们应把孩子身上的问题当作他成长的契机。

    (二)保护并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 百拇医药
    晓吉妈妈提到晓吉的优点时,只提到了他比较关心姥姥姥爷这件事,以心理教师的视角看,晓吉的优点不仅如此,晓吉爱阅读的习惯就是一个最大的优点。不管是读个皮毛也好,还是读得太杂,至少他在读,而且主动在读,“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会孤单”。晓吉通过阅读能专注思考,与名人对话,找到自己的榜样,这都是值得赞许的地方。特别是晓吉写《红楼梦》读书心得几页纸这件事情,妈妈也一笔带过,并没有表示赞赏和鼓励。也许在生活中,晓吉也很少得到父母的赞许。在孩子应该得到赞许的时候没有得到,而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只能得到批评与责备,这会极大地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著名作家池莉在她的书《立》里提到,孩子的独特个性需要家长去发现并将之保护,由此培养孩子高贵的气质。如果我们能多发现孩子个性中的独特气质,并加以保护和挖掘,孩子也许会越来越优秀。晓吉初三的主动学习,靠自己努力考上高中;与妈妈的朋友进行的一次长时间的忘年交流;开学前主动买复习资料的表现;还有妈妈提到过的不抽烟不喝酒不早恋,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挖掘的地方。

    (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倾听、理解
, http://www.100md.com
    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孩子的所作所为,可能会陷入自我中心主义。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在没有认识到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前,一味责备埋怨,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就如同做心理咨询一样,咨询师首先要和来访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对来访者倾听、共情、理解、积极关注,方能开展后面的咨询工作。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也是一样,只有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亲子沟通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的不喜与人交流可能是他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们取的绰号“邪教教主”,并不是大人想象中的异类,是同学对晓吉的一种幽默的称呼,没有恶意,表示同学对他个性的认可。而同学的绰号也让晓吉感受到了关注,因此提到绰号时他会表现出沾沾自喜。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们会理解,晓吉与物理老师课堂上的冲突也不是偶然,而是晓吉对学校宿舍事件和换班事件等系列事件积累的情绪的爆发,因为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被尊重和不被重视,换做是成人,我们也会有情绪,只是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妥当。对孩子一次偶然的问题行为,我们不应夸大化和概括化。

    (四)行动胜于言语,耐心等待
, 百拇医药
    就像晓吉妈妈说的,有时说多了孩子听不进去,现在周六早上妈妈在上班前会做好饭煲好汤,写个纸条贴在桌子上,晓吉回到家也会自己吃饭,默认表示赞同。妈妈发现有时自己不说话的时候晓吉的态度反而软一些。妈妈也说该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太强势和太凶了。其实妈妈点点滴滴的行动,温柔关切的眼神,已经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孩子长大了,已然能心领神会。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成长是一个过程,纵然这过程中充满焦虑和不安。就像作家麦家在《朗读者》里“致儿子的一封信”中提到过的,在儿子叛逆的年龄里,他一直小心翼翼,伴儿如伴虎。所谓的小心翼翼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无声的爱的表达和陪伴。而每个孩子的心底也都留有父母的位置,现在的叛逆和反抗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请不用怀疑,给他(她)时间,他(她)终会理解和体谅,我们只需要等待。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叶华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