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1期
编号:12047289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维持(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摘要〕学习动机既是一种驱使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也是中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因素,更是其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精神支柱。为此在整个中学阶段持续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维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1-0012-03

    学习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某种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与个人的需要、兴趣等其他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习尚属其主要活动任务,学习成就是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建立自信的基石。而学习动机是驱使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是其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其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为此,在整个中学阶段持续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 http://www.100md.com
    一、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特点

    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已经开始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和责任,学习动机更为明确、具体。但受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表现出形成上和内容上的差异。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形成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依附、受迫型动机

    所谓依附、受迫型动机是指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使”,或是迫于家长、教师的压力而被动学习。属于此类动机的学生占8.3%。此类动机的学生往往厌学情绪明显,极易因学习上暂时受挫而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成绩不良者,更易自暴自弃,甚至出现逃学等问题行为。

    2.义务型动机

    所谓义务型动机是指有些中学生认为学习是给父母争气,给家族争光,或是为了报答老师、父母的关爱而主动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属于此类动机的学生为13.6%。义务型动机的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性比较强,但学习压力感较大,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易焦虑和强迫。
, 百拇医药
    3.兴趣型动机

    所谓兴趣型动机是指中学生主要因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本身兴趣而产生的学习需要。此类动机的学生占33.6%。兴趣型学习动机不仅是推动学生愉快、自觉主动地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的实际动力之一,而且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克服困难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热情,能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情感,但学习行为的持久性和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也常因兴趣的减弱或消失而受到影响。另外兴趣型动机往往会促使中学生出现偏科现象。

    4.信念型动机

    所谓信念型动机是指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各种能力,将来才能成为有用武之地的社会建设人才,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具有这类学习动机的中学生为44.4%。这类动机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很强,善于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具有扎扎实实学习的意志品质。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其中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确的、高尚的,对其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和长效的推动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当的、消极的,不仅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中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及其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时期与小学时期相比,学习活动、内容、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加之他们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而且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又呈现出不同步、不协调的特点,行为和思想信念都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及其功能发挥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的模糊性

    中学生学习目标的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样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唤醒水平和认知反应,听课不够专心,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又懒于做作业,学习行为被动,不能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二是学习目标的不稳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的特点,常使他们对自己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缺乏认知,对客观环境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其人生理想目标常常变更。此外,个体自身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外界环境等多元因素也常成为中学生学习目标不稳定的影响因素。
, 百拇医药
    2.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功利性是当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典型问题。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成名得利、生活无忧的基础。因此,为了考上重点高中,为了能上名牌大学,为了将来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为了能够过上富裕优越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功利性学习动机具有现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但是过强的现实性即功利性对学习也会起反作用,易走极端,如感到升学无望就会消极怠惰,甚至“破罐子破摔”。而且,学习动机的功利性过强,也常常促使学生只关心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用有效的活动,忽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习动机的唯兴趣性

    学习动机的唯兴趣性是指一些学生仅仅以爱好、兴趣为动机来支配学习活动。有兴趣的科目就愿意学,无兴趣的就少学,甚至放弃学习。诚然,学习的兴趣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对学习产生推动作用的,但如果只以兴趣为基础,只凭兴趣来支配学习活动,必然会影响到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如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采取主动的学习行为,势必会出现偏科等现象,将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 http://www.100md.com
    4.学习动机的外在性

    学习动机的外在性,是指一些学生的学习动力依赖于外部因素的刺激和激发,而非内在的力量。如有的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行为,但其动因不是学习活动的兴趣和愉快体验,也不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在需要,而是学习活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和认同,团体中的好名次,家长给予的物质满足等。无论是哪种外在的学习动机,都会因某种因素的改变而削弱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从当代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学习动机形成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整个中学阶段进行持续的学习动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动机的科学激发,有助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趋于正确、科学、有效、长效,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教学过程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并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因素,激发并维持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 http://www.100md.com
    1.启发、设疑,在思维探索中激发求知欲

    启发教学,指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思维自疑问起,教学中适当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设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正处在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具有双重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错并存。在认知水平上,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快速发展起来,因而学生有接受理性知识的认知需要;在自我意识发展上,中学生的“成人感”很强,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学生不会专心于直接“生成性”的学习过程,而更喜欢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启发式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这对学习动机的长久维持是十分必要的。, 百拇医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