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7167
发展心智技能 构建活跃课堂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1)什么是课堂沉默;(2)从心智技能角度分析课堂消极沉默的成因是什么;(3)通过思维干预,改变学生课堂消极沉默行为。最终,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绪,诱发他们思维的灵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愿望。

    〔关键词〕积极沉默;消极沉默;STC模式;心智技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4-0016-02

    常态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教师一直问,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只能自问自答;教师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下学生,有的学生呆滞地看了一眼老师,有的学生埋头干自己的事。试问: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冥思苦想的、民主的、交流的、对话的课堂在哪里?

    一、课堂沉默的概念剖析

    课堂沉默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从广义层面讲,它包含课堂教学中所有沉默现象,而狭义上单指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沉默。根据课堂效应的不同,我国学者刘向前在关于课堂沉默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

    1.积极沉默

    积极沉默是学生思考时普遍的和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教师所授知识接收→分析→归纳→运用的必要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多为:(1)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陷入积极思考中的沉默;(2)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讲述或回答认真倾听和思考时的沉默等。

    2.消极沉默

    根据课堂沉默现象,消极沉默又呈现两种表现形式:(1)有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所讲知识或被动接受或不懂装懂,对课堂提问或不闻不问或不愿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瘫痪,毫无生气;(2)课堂表象上呈现出热烈、活跃、师生配合良好的状态,其实质却是往往有几个特定学生反复发言,其他学生仿佛置身世外,与课堂活动无关,一味沉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