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326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缺失与提升(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2.用理智驾驭情绪

    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衣食住行纷繁琐碎,学生的思想工作千头万绪,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保持冷静,不能烦躁,更不能因为不顺心而迁怒学生、厌弃学生。教师们应该学会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随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用理智驾驭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自控潜能。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散步、运动、旅游、听音乐等,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此把情绪调整到平稳积极的状态。

    3.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及时关注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全面改善教师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包括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尽可能地发挥和放大教师个性之所长,同时应积极引导教师个性的改善与进化,使教师能与外界的人和环境和睦相处,从而营造一种适合教师生存、发展和创造的人际关系氛围,最终使教师的精神和心理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教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认识到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出发点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