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78033
初中生亲子关系问题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1.回答第一个问题“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父母为我做了什么

    比如,回忆“母亲怎样在寒冷的冬天起早为我准备早餐”。学生在回忆时就会想到母亲为了让“我”吃上热乎乎的早饭,不畏严寒起早准备丰富又有营养的早餐;然后会回想到这几年来,母亲似乎天天如此;最后还会泛化到其他一些带有浓浓母爱的事情上。通过一遍遍地叙述,显现出母亲在平凡之中的伟大,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重新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

    这就是内观疗法的一个基本课题——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照顾有多少。即从中去体会在过去的人生过程中父母怎样地关爱着自己,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样从正面去内观父母的爱就能回忆过去自己所遗忘的爱,并且深切感受父母所给予自己的爱。

    2.回答第二个问题“自己还给了对方什么”——我为父母做了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忆过程可能比较艰难,回忆出的内容相对比较少,似乎在这几年里自己并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什么,哪怕是简单的一句关怀问候也许都没有。这样相形之下更加映衬出父母的伟大,学生会感到父母给予自己的太多,而自己回报父母的却太少,继续感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又引起对父母的歉疚之情。
, 百拇医药
    这是内观疗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自己又为对方回报了多少。即检讨从过去到现在的具体事实,看是“施”多还是“受”多,而此时学生在内观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强烈的爱,莫过于洞察到父母对自己有献身、牺牲行为的爱,而自己带给父母的却只有烦恼,尽管如此,父母仍然原谅了自己。这样,他们此刻就会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之中。

    3.回答第三个问题“给对方添了什么麻烦”——我给父母带来了什么麻烦

    学生这时就会回想起从小到大闯过的大大小小的祸。如,拆掉了母亲辛辛苦苦织好的毛衣;打伤了同学而被对方父母找上了家门;又或由于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被叫去学校,等等。通过这样的回忆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从小到大自己为父母添了这么多的麻烦,从而体会到深深的罪恶感。

    在内观疗法中罪恶感是来自于“自私”,就是要察觉到自己得到别人的恩惠太多,却一直未注意及此,不但未感恩图报,反而带给别人太多的麻烦,而自己的自我本位、放任、傲慢、匮乏体贴心是这些罪恶的根源。通过罪恶感的察觉,学生会直面自己的丑陋与脆弱,袪除他们拒绝改变的心态,使他们对父母的不满随之消失,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任性,使他们对父母的温馨、恩惠产生感谢、感激和感恩。
, 百拇医药
    经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忆,学生会重新去体认父爱和母爱,从而摆脱自我中心的立场,最终与父母建立起同理心与共同意识。因此,内观越深,则学生越容易发现过去太固执己见的自己,于是会尽量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了解父母,并且在以爱为基础的同理心上,与父母产生连带意识,从而修复疏远或破裂的亲子关系。

    四、总结

    当代中学生是被呵护的一代,他们接受了来自父母和亲人的过多关怀,以至对爱已经习以为常,常常感觉不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甚至一味地从自我出发,对父母的管束表现出诸多不满,从而在很多问题上与父母产生冲突。而内观疗法是一种个人通过对自己人际关系的回忆,来验证自己的历史,洞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改变自我中心的一种具有积极倾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它的一些内部机制和特点正好符合了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的身心特征。通过整个内观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了解父母多年来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直面自己的自私和脆弱,进而产生希望改变现状的念头,使他们发现爱、品尝爱、表达爱,在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同时,感恩父母的付出,进而修复疏远甚至破裂的亲子关系。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内观”十分适合用于处理初中生的亲子关系问题。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利用好“内观”这一治疗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好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Collins A W,Repinski D J. Relationships during adlolescence: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 London: Sage. 1994 .

    [2] Noller P,Callan V J. Adolescence’s percrptions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
, 百拇医药
    [3] Eccles J E ,Buchnana C M,Midgley C et al. Individuation reconsidered: Autonomy and control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1.

    [4] 方晓义,董奇.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 心理科学. 1998.

    [5] 石伟,张进辅,黄希庭. 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6]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7] 榛木美惠子. 内观法基础[J]. Shanghai Archives psychiatry, 2005.

    [8] 黄辛隐. 试析内观法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9(5).

    [9] 黄辛隐,徐爱兵. 内观疗法与禅宗思想的关联[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3)期.

    [10] 吴念阳,张东昀.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021)

    编辑/何 妍 终校/李益倩, 百拇医药(叶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