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15538
美国人格障碍共病问题研究介评(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1期
     摘要 在美国,自从DSM体系建立起来,人格障碍就一直受到研究者及临床人员的关注。随着DSM-III将人格障碍归于独立的一轴,发展起全新的诊断思路,人格障碍的共病问题就尤其受到了重视。该文首先介绍了共病问题的状况及主要的几种解释模型,然后就该领域出现的应对方式及研究方案作了系统总结,最后还就如何认识共病问题等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共病诊断,维度模型,类别化策略。

    分类号 R395

    1 人格障碍的共病问题

    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版(DSM-I,1952)即出现了人格障碍分类,但直到DSM-III将其列为轴二,它才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对象,研究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在精神病理领域,共病诊断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精神障碍诊断,该问题就困扰着临床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因为DSM-III之前并不鼓励进行精神障碍的多重诊断,所以由Ward、Beck等(1962)进行的研究就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人格障碍共病问题。他们研究发现,临床医师之间诊断不一致的最大根源在于临床中对“神经症状学症状与性格病理学现象,何者是更基本诊断”问题的抉择 [1]。

    后来DSM-III将人格障碍归于轴二,正式鼓励临床人员进行多重诊断,这时的人格障碍共病问题就变得尤其突出。Charney等(1981)对因重抑郁发作而住院的130名患者进行人格障碍诊断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