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82153
评价中心的结构效度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3期
评价中心的结构效度研究

    人们注意到,评价人员的信息加工负荷是相当大的,因此他们只能选择性的参加一定比例的测评行为活动,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评分误差。例如,在评价人员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通常有一个双重任务:观察和记录。但相对于评价人员已有的认知加工能力而言,当评价人员的注意力由活动转移到记录本上时,一些重要的行为信息便有被忽略的可能,或者不适当地将行为进行归类[23]。而且在实践中,评价人员有时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也是一些测评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这种角色扮演也会限制对行为的同时记录[24]。这样就可能带来较低的评价人员信度、评分准确度和结构效度。

    Kolk等(2002)曾考察了两种观察与记录方式的效果[13]:一是在活动进行中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二是评价人员在观察过程中不做记录,但将记录行为延迟到每一种测评活动结束的时刻立即进行。研究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三种效果变量:评价人员信度、光环效应及准确度。但结果仅发现,有经验的评价人员要比无经验的评价人员产生更显著的高评分准确度,这一点与以前的研究一致,但却没有找到明显的证据支持哪一种方法在三种效果变量上有更好的效果。显然,如何降低认知负荷,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未来应更直接地考察评价人员认知负荷的来源。

    4.2 观察和评价方法

    在评价中心中,一般存在3种观察和评价方法:

    第一种是传统的观察与评价方法。传统方法由AT&T首创,它包含4个相互独立的阶段:在测评活动中评价人员观察被评价人员的行为并同时做记录;然后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