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159163
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刘泽文 宋照礼 刘华山
第1页

    参见附件(340KB,5页)。

    摘要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求职行为看作成功就业的前提。求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求职行为的测量可分为三个维度: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研究很多,研究结果也多种多样。关于求职结果的测量指标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即不再简单地将就业状态二分为就业和未就业,而是考虑到了各种不充分就业状态。文章最后讨论了求职行为研究的现代特点及可能远景。

    关键词 求职行为,预测因素,求职结果,不充分就业。

    分类号 B849: C93

    求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效的求职行为可以缩短求职期,增加成功就业的可能性。在心理学研究中,就业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求职与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揭示有效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心理学家将就业看作是求职行为的结果。我国求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地介绍和参考国外已有的关于求职的研究成果,无论对求职者本人、政府劳动就业机构,还是对职业咨询工作者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求职行为的定义×

    从职业探索的角度来看,有三种主要的求职行为定义:Steffy,Shaw和Noe将求职行为定义为“对职业信息的数量和适用性进行探索的行为,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搜寻过程” [1]。Bretz,Boudreau和Judge将求职行为定义为“花时间和精力获取有关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特定行为,无须考虑动机因素及求职结果,只是一种信息搜集活动”[2]。这两种定义都将求职行为看作是一种信息搜寻过程。Soelberg认为,求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四种行为:识别理想职业、制订搜寻计划、搜寻并选择工作、确定并接受选择结果[3]。他的求职行为定义不仅包括搜寻信息,而且包括为申请职位而制订决策、确定并接受工作等一系列行为。然而,他的模型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搜寻和制订决策上,并没有将准备求职简历和参加面试等行为包括在内。

    求职行为还曾被看作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对策略。Lazarus和Folkman认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会采取两种应对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直接采取行动解决压力事件)和情绪转移策略(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缓解压力)[4]。Latack,Kinicki和Prussia认为,失业者除采取参加培训、重新定位职业等手段以外,再求职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策略[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0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