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6581
攻击行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与道德领域理论的整合(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1期
攻击行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与道德领域理论的整合

     总的来看,领域理论同样认为,儿童对于社会情境的理解对于他们随后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尽管早期研究者更多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明显的领域事件或各个领域的原型事件的推理,但是过去的10年中研究兴趣不断集中于考察人们如何综合来自各个领域的因素对事件进行推理的过程。相比之下,早期的研究较少获得个体差异,但是对混合领域事件推理的考察更有助于考察个体差异。

    3 整合的前提

    一般说来,两个已有理论模型的整合首先需要二者在基本假设上存在共同点。如此看来,SIP模型与领域理论并不符合这样的整合要求。从研究发展来看,SIP模型与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一脉相承,关注的是动态系统内的在线实时加工[10];而领域理论产生于认知发展取向,继承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强调儿童对于内部心理结构的逐步建构,即关注稳定系统内部的变化[13]。其次,在理论目标上,SIP模型对社会情境中的即时信息加工进行模拟,旨在评估社会能力及其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差异[10];领域理论则用于考察儿童的社会道德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进入可划分的领域之中的,是对用来理解与这些领域相关的社会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的描述,关注更多的是领域差异,目标是建立一个有说服力的标准化的心理结构模型[13]。

    在方法论方面,尽管两种研究取向都向儿童呈现一些涉及相同活动类型(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攻击活动)的故事或情境,但是它们在呈现的刺激和问题的本质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异。SIP模型关注社会认知即时加工的个体差异,要求儿童想象扮演一个角色,面对同伴引发的问题或者存在多种可能性反应的挑衅情境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