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07642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2期
     意偏向,而对强度较大、练习程度高、具有抑郁特异性的刺激才会出现明显的注意偏向。Stanislava等人的研究就是由于刺激强度太弱、与抑郁相关不大(示意性面孔)而导致没能充分的调动被试的唤醒水平,因而没有出现注意偏向。该解释既体现了输入单元的激活水平,又考虑了神经通路的控制能力,相对全面,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神经通路的特异性解释还不够充分。

    3.5 现有解释的局限及启示

    3.5.1 注意偏向的产生是由于易化机制还是抑制机制的作用

    众所周知,选择性注意是对目标或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和处理,表现为对相关信息的兴奋加工处理,对无关或干扰信息抑制和排斥的过程。兴奋和抑制一体两面,相互协调执行选择性注意。这几种解释从不同侧面对抑郁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进行了探讨,不难发现这几种解释主要是从注意机制的易化/激活机制展开的,但各有利弊,难以让人完全信服,如注意成分中的注意解除困难现象、注意聚焦理论中的注意过度保持现象、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情绪干扰现象以及唤醒水平理论中的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唤醒水平相对较高的现象都暗示了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可能存在抑制失败现象,提示我们在注意偏向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作用机制,这就是注意机制中与易化相对的抑制机制。动物研究已表明当前额叶和杏仁核之间的抑制通路被破坏时,动物的杏仁核会处于持续的激活状态而导致焦虑的增加。有的学者甚至大胆地提出情绪障碍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困难实际上就是一种注意的抑制失败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