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85030
班级生态系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述评(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5期
     出教师应该对儿童的行为给予明确的期望,为他们制订适时可行的亲社会行为目标,如此儿童才会努力追求教师所重视的目标,从而产生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给予一致的积极期望和社会标签有利于其发展亲社会的行为动机。Wentzel及其同事(2003、2007)近年来的几项研究发现,教师一旦明确社会目标,大多数儿童自我报告会努力做出亲社会行为(例如与其他同学一道分享物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并且一旦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内化的目标后,儿童就更有可能在实际情境中做出这类亲社会行为。可见,教师所重视的班级亲社会目标也为儿童所追求并付诸行动。

    对儿童期望往往是以教师对儿童社会行为的评价为前提的,教师指出儿童目前的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还须改进,这样才可以因人而异地制定行为目标。之后,教师往往又会对儿童作出的行为进行再次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反馈。Eisenberg等(2006)认为教师的反馈包括对做出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强化、赞赏、提供正确的归因等等。如果最初就引导学生的亲社会性表现,并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内在归因(例如,“我想你就是那种无论什么时候都乐意帮助别人的人。”),他们就有可能在随后的情境中仍保持以亲社会的方式作出行为。

    3.2 师生之间的支持和依恋

    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和关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同伴关系,同时也为他们创设了安全的环境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5 字符